深圳商报:追星悲剧背后的国民性格和媒体责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2日10:03  深圳商报

  日前,在香港发生了一幕由于女儿追星而导致老父跳海自杀的惨剧。该事件迅即成为一个巨大的热点,从网络论坛、平面媒体到广播电视节目中,无数人从各个角度对冲动的死者、对迄今依然执迷的追星女以及刘德华等当事者进行了分析和评论,或指责或劝诫或安慰,或愤怒或鄙夷或叹惋。

  虽然有很多角度,然而在对这场悲剧成因的归纳上却是比较一致:这主要是因为杨家三人心理上有问题。有网站的调查结果显示,九成以上的网友认为杨家应为悲剧负责。有论者称:这只是一个“与刘德华无关、与社会无关、与媒体无关”的特殊个案,不具备什么可以讨论的“共性”。总之,从媒体、追星族到刘德华的经纪公司和各式社会机构,没有任何人表示要对这样的悲剧承担什么责任,甚至连内疚感也不曾表达,更多的只是对杨丽娟及其一家的批评和指责。

  不能否认,这样的悲剧确实与追星者的性格太过偏执有关。但是,这样的悲剧果真与媒体、明星、社会等毫无干系吗?杨家父女的境遇果真是咎由自取、非常“活该”的吗?显然不是这样。从更深的层次看,杨丽娟一家其实是时下已呈狂热之势的“造星”和“追星”风尚的牺牲品。只要我们社会上仍然存在着这种过度的风尚,类似的事情迟早还会发生——不是“杨丽娟”,便可能是“牛丽娟”;不是因为刘德华,也可能会因为“张德华”。

  当然,疯狂追星的现象世界各国都存在。但也必须看到,许多的追星行为是与商业操纵有关,无论明星本人还是造星机构都从追星族身上获得了许多利益。既然如此,面对追星“失控”而发生的悲剧,面对一名68岁老人的非正常死亡,便至少应该有人对此产生负疚感,甚至主动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而现在,面对老人跳海的悲剧却无一人肯站出来自责,还对那可怜的追星一家人一味批评、指责、嘲讽乃至幸灾乐祸——这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让时下某些国人性格中的一些弱点昭彰无遗:其中最突出者,是少了内省的勇气,遇事不敢主动承担责任,没有自我批评的雅量;其次,则是娱乐至上,价值观混乱,道德感不足,缺乏尊重和自尊,对他人的感受甚至生命都很漠然。

  勇于自责是一种境界。只有勇于自责的人才能不断净化品质,提升境界。有言“性格成就命运”,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自尊、正义而博爱的性格,积极向上且谨严有度的精神,勇于内省不诿过的价值坚守等,都可谓是最大的财富,一个民族的普遍性格往往决定着这个民族的发展水平。因此,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国民,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更是必须不断砥砺自我,以不断的反省完善自身,守护好自己的精神家园。然而,透过“追星跳海”这一悲剧事件所引发的诸般舆论反应可以看到的却是:我们许多人所做到的甚至恰恰相反,不仅悲悯、内省、自嘲、负责等可贵的品质正在减少,甚至还有许多人正在顺着“娱乐至死”的歧途加速滑坠。

  透过这一事件还可以看到,对大众文化中一些庸俗倾向,当前有一些媒体似乎也在相当程度上丧失了批评的勇气,乃至还一味迎合,有意为之辩护。近年来造星和追星现象之所以愈演愈烈几至癫狂,便与一些媒体机构推卸了本应积极承担的批评和引导大众文化的责任、没有对一些庸俗现象推出强有力的舆论批评加以制衡有关。在这样的背景下,炒作,媚俗,登峰造极地炒作和媚俗,利用人性的弱点不计一切后果炒作和媚俗,哪怕把人“媚”死“俗”死,哪怕普遍的价值观、真理和道德被“炒”到变形,但只要这种炒作和媚俗能增加点击率、订阅量或收视率,便不惜一试的极端做法在时下已经越来越普遍了。“追星投海”事件,既是这种普遍风气之下一次必然中的偶然,而且还以一种辛酸的方式验证出某些媒体的冷漠以及内省能力之差。

  因此,面对追星追至家破人亡的人间惨剧,全社会都应该做出这样的反思:媒体到底应该怎样发挥更多的社会公器作用,而不是只沦为商业工具?面对人性的弱点,媒体的操纵和炒作到底应该有一个怎样的底线?到底应该由谁来引导人们只将娱乐作为生活的调剂,而不是将此作为生活的终极目的乃至“娱乐至死”?尤其重要的是,应该如何营造健康向上的大众文化氛围,以引导国民性格向更为积极、严谨、负责的方向上发展?

  作者:-郭之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