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日报:归去来兮王朔玩玄所为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3日16:43  沈阳日报

  不知道是王朔的想法,还是王朔背后高人的指点,在经过了骂街、撒泼、报料之后,4月1日,王朔的新书《我的千岁寒》果然按原计划隆重上市。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了拿到《我的千岁寒》的同行,说到对此书的评价,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晕!

  序,不知所云;文,故弄玄虚

  早在此书上市前,新书的序已被抢先披露。虽然曝光部分不足4000字,但却创造了“满城风雨”的效应,但多数人却表示“看不懂”。

  ——“这几天经常被人问,你去而复来,所为何来?我这次出来,所有人都对我很好,都欢迎我。本来觉得社会不需要我了。我以为你们拿我当仇人……我以为我是作家呢,我以为我是知识分子呢,我以为我是新贵呢,我以为我是流氓呢,我以为我是名人……”读这样的序,我先是不明白王朔要表达什么?接着又怀疑这样的文字是否出自王朔之手?如果是,我要问:王朔你怎么了?那个写《顽主》幽默睿智的王朔哪去了,当年那个写《空中小姐》真情单纯的王朔哪去了?

  “这写的是什么啊,看了几遍都没弄明白!”“感觉没什么可读性,这样也能值365万,太离谱了吧。”4月2日下午,记者与朋友聊起《我的千岁寒》时,听到的是一片质疑之声。

  炒作再有技巧也不如码好字

  王朔喜欢将自己的创作过程称为“码字”。虽然他故意将圣洁的文学创作通俗化,但早期的王朔对待每一个文字还是慎重的,字也码的“看上去很美”。可以说,王朔对于当代文坛的影响抹杀不了——当年播放的电视剧《渴望》万人空巷,“王朔式语言”在文坛留下浓重的一笔。尽管王朔的小说还不能跟古今文学名著相提并论,但这丝毫不妨碍他在当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上世纪80年代,他凭借成名作《空中小姐》,奠定了自己文学的生存空间。第二年,文学刊物《当代》便将当代文学的“新人奖”给了他。此后《当代》又陆续发表了他的重要作品《浮出海面》、《永失我爱》、《无人喝彩》。后来,王朔在神神叨叨地忙着自己的事情期间,又推出《看上去很美》、《无知者无畏》、《美人赠我蒙汗药》,虽然没有引发更大的轰动效应,但也让人们见识了他的独特与老练。本来,王朔可以耐心地好好码字,凭着他的才气重返文坛,甚至引领文坛。但王朔却不知中了哪股邪气,在再度出山时选择了剑走偏锋。

  这次出山,王朔坚信“功夫在诗外”。有了这样的想法,他便将精力更多放在商业运作技巧上。当文字受到质疑时,他摆出了一副“无赖相”:“我的书是写给高级知识分子的。”

  怎么都是活,何不好好活

  在眼下这个异常热闹的时代,让人坚守寂寞实在是件难事。王朔是凡人,当然也不例外。特别是看到文坛上“阿猫”、“阿狗”一个个跳出来,他当然也不平衡,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如何将自己的资源最大化。他产生了强烈地冲动——决定横空出世。他估价自己有三条优势:一是与徐静蕾(blog)之间“无价暧昧”;二是具有弥漫文坛的匪气;三是找茬打架的“嘴上功夫”。在“出世”的方式上,他选择了最狠的一招——怎么凶怎么来,不怕事大。

  精心的策划,让王朔成功了。在《我的千岁寒》投入市场前,他能做的都做了,不该做的也做了。作为喜欢王朔的读者,我觉得王朔这样做有点可惜。这样的纯“商业行为”如果出自渴望被包养的诗人之手不奇怪,但出自王朔之手,用小品中的一句台词:“可惜了你这个人儿了。”

  怎么活都是活,但作家的活着还是应该选择——高尚。比如贾平凹、刘恒、莫言等,他们都选择了高尚的活法:认真写作,老实做人。结果在获得一片赞誉同时,也获得了读者的尊重。想想王朔,憋了半天憋出个臭蛋,还满大街地炒作,本身就有了商业欺诈之嫌,这次可能会成功,那么下次呢?

  说到底,王朔本来就是个“码字”的,练好“码字”比练嘴皮子更重要。本报记者 蓝恩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57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