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闯十六街区》中规中矩的好莱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5日23:04  新浪娱乐

  忘记是在哪听到这样一句话,说现在中国电影已经是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然后举出一年能有三百多部国产片的例子。基本都讲中国话,要不就是简体字幕。

  倒叙至2002年的某个夜晚,面包车里。学校的一位领导带了我们去另外的高校搞联谊。车上实在没话说,于是领导就跟我们讲起了国际形势。

  那时刚跟美国搞完“入世”谈判,基本能进去了。

  只记得黑暗中领导的烟头一亮一亮的,说美国人就拿电影卡咱们的代表团,因为那时中国电影不行,美国的电影出口是仅次于军火的第二大产业。

  的确那时也不懂这么多,就觉得肩上的担子挺沉的。好歹是亚洲最大的电影专修学校的学生,总不能毕业后被美国人灭了威风吧。

  尽管忘记是在哪听到中国电影已经进入崭新阶段这个说法,但可以肯定是这句话是2007年听到的。五年后,中国电影总算能跟那帮拿着冬青林户口的人叫板,起码在国内市场。

  但就算叫板,也是在夏天之后,每年三个七天的假期。国产电影可以占据十四天,却不能挡住好莱坞跟其他不说中国话的电影抢了“五一”之前的市场。

  《勇闯十六街区》就是在这样的档期上映的。

  北美上映一周,票房730万美圆。国内上映一周,票房800万人民币。

  如果刨去730万跟800万之后的计数单位,并且不管北美的2006年首映跟2007年国内上映 的话。似乎国内票房比北美票房还要好上一些,而且这样的票房是在盗版猖獗,BT,电驴,迅雷这样网络下载工具漫天飞舞的情况下取得的。

  很是不错。起码国人很买这样类型电影的帐。

  不能说国内的编剧多在冲突率这个考试项目上不及格。但从现实情况看,科班出身自然懂得冲突率这个道理,但电影学院之前的传统又是古典欧洲的慢节奏。法斯宾德的电影被当作遗作都有25年了,道格玛宣言也早在DV的冲击下变成一纸空文。现代欧洲的电影早就被好莱坞反哺,就是镜头长到90分钟用一个镜头的俄罗斯,都知道要骗美国人的投资,就得讲冲突率这个东西。

  当然,冲突率跟镜头无关,这是后话。

  都说好莱坞的东西好看,但好莱坞编剧生存的基本法则却是冲突率。英文的单词占的空格多,基本一页一分钟。但如果制片人翻了8页还没看见枪响或者死人的话,对不起,他们叫SORRY,我知道您很有才华,但您的东西可能不适合我们。

  还是冲突率。

  别说好莱坞电影,就是电视剧都在严格遵守这样的法则。《越狱》《迷失》在中途不乏编剧偷懒玩花活的破绽,却能让人看下去。就是冲突率。

  《勇闯十六街区》的编剧当然知道这个道理,刨去片头,十分钟的样子布鲁斯威利斯就掏出配枪在街头玩了次枪战。之后更是每隔五分钟就有人来找茬,然后就不停的解决矛盾,掏枪,挥拳头,用智慧。总之一个蓄着胡子的老警察从一个老蔫又成了英雄。

  套路。但绝不能说不好看。

  也因为严格遵守套路,导演也算中规中矩,除了开头的淡彩,也许是黑白,总是一个好 莱坞电影惯用的套路。至于那些激烈的场面,首先会有特技指导在现场拍好镜头,之后剪辑师也有自己的经验把一个镜头缩短到几秒。让人在大银幕上看起来很是过瘾。

  于是受考验的就是演员。

  布鲁斯威利斯也算是个大演员了。虽然不知道他有没有念过斯坦尼那句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但毕竟演过了那么多英雄,再演一个从蔫到猛的英雄对他来说也不算太难。也许有挑战,在开头。不过好莱坞似乎真的没有“戏霸”一说,就算开头略有颠覆自己之前的形象,但他也知道,10分钟之后就是《虎胆龙威》的套路。前10分钟,才是挑战。

  套用一个还算流行的词语就是顺利晋级。前十分钟的布鲁斯威利斯。

  编剧中规中矩,导演在做一个包工头,演员略有创造,也算传统路线。还有什么呢?摄影,音乐?要知道,华纳兄弟的钱又不是大风吹来的,资本家,无所谓电影的艺术性,只要赚钱。好比盖一栋房子,设计成雀巢自然是创新,但鸟窝是给奥运会当开幕场馆的面子工程。要住人,把更多的年轻人拉进“房奴”的行列,就要设计成十几层,分了单元再测量是什么户型。一步步都是工程。

  这年头,中规中矩才能把风险降到最小。投资人都懂这个规律。房产商懂,电影投资人也懂。

  既然投资人愿意为《勇闯十六街区》花上大笔的银子,自然懂得要收回成本,能赚是更好。

  而赚钱最保险的方式就是每个环节都做的中规中矩。就像这部《勇闯十六街区》。特约撰稿:张文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