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向孟京辉同志学习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0日10:29  信息时报

  从1907年中国留日学生演出话剧算起,中国话剧迄今已走过整整一百年。轰轰烈烈的各种纪念活动即将展开,被大众冷落已久的话剧重回人们的视野。可是,纪念活动过去之后,接下来还会有多少人来继续关注话剧,实在让人生疑。所以,话剧百年不应该只是流于形式:搞几场研讨会,弄一个话剧节,表彰几个话剧艺术家,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话剧市场冷落的问题。

  我的建议是,主管部门应该从根子上抓问题,广泛宣传话剧,培养话剧观众,刺激话剧市场,加大对话剧扶植的政策力度……话剧受冷落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去解决,而各式各样眼花缭乱的纪念活动所起的作用实在有限。

  众所共知的事实是,在中国偌大的土地上,真正可以供话剧生长的城市其实无多,北京、上海,最多再加一个广州,而事实上,上海与广州的话剧演出少得实在可怜,只有北京还像个样儿,每年都有相对较多的剧目上演。只可惜,除了少数热门的几个剧以外,大多数市场表现并不如人意,更甭论实验话剧。北兵马司剧场的倒闭,是一个有力的例证。这说明话剧其实一直以来都犯了一个重大的忌讳:太把自己当艺术了,太把自己当回事了。电影可以走下神坛,话剧当然也可以。固步自封或是自高自大,早晚死路一条。

  所以,主管部门要努力,话剧从业者也要努力。不管什么作品,都应该让老百姓看得懂,如果纯粹是为孤芳自赏准备的东西,就没有必要拿到老百姓那儿显摆自己的高贵。说话剧是艺术没错,但它也应该遵循一个重要的原则:文艺作品要说人话,而不是说鬼话。

  孟京辉导演的转变值得许多话剧从业者学习。前些年,他一直醉心于搞实验话剧,过于注意艺术而忽视了市场,作品虽然在少数艺术青年中反响不错,但永远无法让大众接受。而现在他越来越意识到市场的重要性,开始向大众倾斜,这是个可喜的变化。如此一来,话剧才能彻底地走出象牙塔,到人民群众中去。只有培养更多的观众,话剧这个艺术形式才有可能真正地火起来。看孟导近几年的话剧作品,从儿童剧《魔山》(blog),到都市情感剧《琥珀》、《艳遇》(blog),孟京辉的取材越来越大众,其影响也越来越大,远非当初做实验剧式所能比拟。所以,他才有足够的理由说“话剧工作者生在当代中国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拥有那么多的话剧观众。”有些话剧之所以没有观众,是因为缺乏让普通百姓亲近的理由。陈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88,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