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肖复兴:现在拍《梅兰芳》是否还早了点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8日09:27  新京报

  作者:肖复兴

  在当下的语境中拍《梅兰芳》,能否拍出复杂性,而不仅仅是“艺术人生”呢?

  即将开拍的电影《梅兰芳》,值得期待,也令人担心。无论导演还是制作人,其尝试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都让人钦佩。

  但是,总隐隐觉得,现在拍《梅兰芳》,是不是显得早了点儿?如今,《梅兰芳》尚未开拍,已成热点。“热”的是各方人士在争论黎明演梅兰芳像不像,陈红(blog)演梅夫人是不是太漂亮了点儿?或梅兰芳最值得演的是蓄须明志的政治风骨,抑或鲜为人知的情感经历,还是作为世界大师级的辉煌成就?这些都还只是围绕着关于梅兰芳所谓真实的浅层面,让人对期待中的一个艺术的梅兰芳不能不担心。

  像,还是不像,将会成为《梅兰芳》拍摄前后人们关注和争论不休的热点。但“像还是不像”只是艺术这个瓷碗的碗边儿,艺术中的梅兰芳不会和生活中的梅兰芳是一个人。

  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从来都不是一回事,电影《梅兰芳》并不是要还原一个曾经活在现实中的梅兰芳。

  问题也许首先就会出在这里。因为如今梅兰芳的后人及其一些曾经和梅兰芳共事的人,都还大有人在,他们将成为这部电影的有力后盾和支持,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成为矛盾。因为他们的言论举足轻重,会成为质疑电影的人证与物证,甚至无形或无意地自己绊自己的腿。本来,时过境迁之后,许多关于梅兰芳的事情,已经被各自的记忆改写、遗漏或遮蔽,比如他与孟小冬的关系,历来就众说纷纭,更容易公有公理、婆有婆理,给电影创作掣肘。都说距离才会产生美,与梅兰芳尚未拉开足够的人生与现实的距离,看不清梅兰芳,也看不清自己,容易焦距模糊,也许并非杞人之忧。

  我们历来有为尊者讳的传统,更何况自解放后梅兰芳有一个逐渐走向被神化的过程。

  了解历史的人都清楚,中国梨园界历来十分复杂,前辈艺人无不含有独特的人生悲凉与辛酸。在历史诸多因素作用下,梅兰芳是从一个歌郎经人追捧、步入舞台而逐渐成为名角的。

  如果删繁就简,将梨园界的复杂性演绎成美轮美奂的艺术人生,让梅兰芳只是从养鸽子练眼神开始而最后成为一个超凡脱俗的洛神,这样的电影让人担心,也更不是什么杞人之忧。

  对于梅兰芳过分的敬重和爱,有时会伤害电影本身。

  前些日子曾看电视连续剧《荀慧生》,拍得不错,但上述的问题在这部电视剧已出现端倪。尤其是最后匆匆而无奈的结束,将解放前夕和解放之后荀慧生更为丰富而复杂的人生经历隐去,荀慧生的形象显得过于光鲜平滑,而缺少了艺术的深刻性和复杂性。

  同样,电影《梅兰芳》也面临这样的问题。相比较梨园界的同辈演员,解放后的梅兰芳是最为幸运的。又因为他逝世于文化大革命之前,他免受了如马连良、叶盛章等人的屈辱之苦。可以这样说,解放后的梅兰芳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跌宕。但是,如果电影只演他舞台上的辉煌,艺术的完美,这样的电影还会有意思吗?如何揭示表面顺风顺水之下的梅兰芳内心的波澜,从而勾勒出一位艺术家与时代、与历史、与政治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所谓舞台小世界,人生大舞台,眼下的电影能为观众做得到吗?而这正是对优秀传记片的要求和标准。《公民凯恩》、《莫扎特》、《甘地传》……世界上经典的传记电影,都做到了这一点。

  因此,在当今的语境中拍摄电影《梅兰芳》,多少显得早了点儿。特别是未拍之前就已经铆足了劲儿,瞄着大片去,而且据说是要献给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别要给那些来北京的老外们看,就更让人揪着心。毕竟拍《梅兰芳》不是拍《霸王别姬》

  当然,这样说并不能否认拍摄电影《梅兰芳》的价值,早产儿有时也会出现先知一般的聪颖。也许最起码,它可以是将来再版《梅兰芳》登台前的一次暖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