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也许要持“症”上岗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0日11:02  扬子晚报

  先考张靓颖(blog)

  香港金像奖颁奖典礼的时候,我坐在台下,张靓颖和陈坤走上来,陈坤有一点紧张,但倒也可以理解;张靓颖看上去还挺自如,但打开得奖名单,却认不得、念不出得奖者的名字,尴尬得说不出话,台上两个人相对而视,一阵慌乱,台下则一片静寂。身边坐着一位香港记者,依稀感觉他鼻子里哼了一声,我的脸上也一阵红,虽然不是凉粉,但当时心里真的是凉了一大截。

  如果这个上岗制真的能实行,建议第一位报名参加考试的,是张靓颖同学,借此机会过过中国语言文字关吧。虽说中国字认得多少跟歌唱得好坏关系不大,可这种糗要是再出下去,这脸丢的可不是她一个人的,而是所有凉粉的。

  可怕的“一刀切”

  前不久参加李岚清篆刻展,看到一枚章刻的是“一刀切”,李岚清讲了一则小故事:他去某中外合资制药企业去调研,超净化的车间给了他深刻印象,可是中方经理却愁眉苦脸地告诉他,当地居委会开展灭鼠运动,要求该厂灭鼠200只,每少交一只老鼠罚款5元,“我们的一切设施都是经过严格消毒和净化的,怎么会有老鼠呢?”

  现在,影星歌星也要持证上岗了,理由是为了净化娱乐圈的环境,这听起来简直就像娱乐圈要搞“灭鼠运动”一样。当然,现在的娱乐圈不是净地,主办方的用意也是好的,唯一没有考虑到的可能是文化艺术特殊的艺术规律。在这个最需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行业,最不需要的可能就是条条框框的资格考试。超女歌手张靓颖是没有能认出某个繁体字,不过我们国家的简体字运动进行了这么多年,不识繁体字,就可以把她挡在艺术的大门外吗?很多艺术人才,在某些“资格”方面恰恰可能很弱智。社会上的这个证、那个证多如牛毛,文艺人才也来个证,有点“一刀切”了吧。冯秋红

  很多演员混到年岁长没啥真成绩,却不得不要往“艺术家”范儿奔的时候,都会越发地“反思”自己的职业,他们大多认为自己从事的是“精神领域”的崇高艺术工作,而对圈内年轻新人追名逐利的世俗习气颇为看不惯,觉得“孩子们”普遍缺乏“艺术工作者”的情致与灵气。

  不过,现实总是让这些“老派”的理想跌落得有点难堪。文化部准备将这一行的所有人都派发上岗证,其中内容有这样一句,“依托在各省区市及重点城市建立的文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有组织、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这么没有诗意与没有艺术味的表述,肯定要让很多老演员得抑郁症的。他们会抓着脑袋问:“艺术工作的悟性、灵性、天性,怎么鉴定?”张 漪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95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