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指责我在奥斯卡结束之后异常懒惰,实际上正开展着“下届种子选手资料搜索”的工作,也就是“08年奥斯卡的首次前瞻”。现在那边的任务已暂告一段落,所以在“戛纳电影节”的大专题开始前,我将陆续补齐今年奥斯卡提名作品的观感。由于是“补”,故难免会缺乏码字激情,当初的思考也有不少流失,还望大家海涵。
小毕的个人评分:B+
《阳光小美女》一家,个人是比较厌恶的,一言以辟之便是“丧家之犬”(Fucking Loser)。以喋喋不休的毒舌宣讲“成功”的父亲,精心炮制的大作撞上闭门羹;试图向心聚合家庭的母亲,不仅面对一盘散沙束手无策,而且邋邋遢遢难于胜任家务的本职工作;同性恋舅舅情场、职场双双失意,自杀未遂后索性“麻木不仁”地当着全家出柜;梦想翱翔蓝天的哥哥,放弃交流却未能迎得称心的结果;海洛因中毒的爷爷,被敬老院驱逐仍无悔改之意,比起“指导”孙女的才艺表演,他在旅行中惹出了更大的祸事。
如果说上述各位的境遇均不乏反讽效果,那么纯粹的“笑”果莫过于争夺“阳光小美女”头衔的女孩——这位地区站冠军,实际不过是戴眼镜的肥仔宝宝。但以“小美女”为首的一家人,在不像话的人生中坚持自己最诚实的生活状态,不放弃主观的快乐与微茫的希望,构成了影片征服观众的核心。
基于此,高潮部分的才艺表演戏惟有用“神来之笔”形容。原本七零八落的家庭成员的心,在严苛的评委大婶所代表的主流价值观眼里“不成体统至极”的时刻,尽可能杜绝煽情地统一。因此,我们在忍俊不禁的同时头脑发热:什么是真正“充实的人生”?每位观众都会思考这一看似无心、却是以最机巧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加载给你的命题。
严格来讲,《阳光小美女》的导演手法着实平淡无奇(难怪奥斯卡提名其最佳影片、原创剧本,但不提名最佳导演)。开头的餐桌戏,镜头语言的生涩稚拙惨不忍睹(甚至跳轴……);曾几何时,“赢家”(Winner)、“输家”(Loser)反复贯穿于台词,刺痛耳膜;意欲面面俱到的“社会问题集中”构图,也让人替制作方微感羞耻,部分场合的用力过度严重降低了讽喻的质量。
(顺便说句题外话。个人认为,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核心评审标准恰恰是“平常心>野心”。按野心或曰“企图心”来排名五部作品:《通天塔》>《女王》>《硫磺岛家书》>《阳光小美女》>《无间道风云》。《无间道风云》之所以赢,恰似黄药师评价周伯通:我淡泊之,一灯大师虚幻之,只有你老顽童,心里空空荡荡本无名利。这当然是斯科塞斯数度碰壁的结果,但他胜出凭的绝对是返朴归真。本段在影评中忽略不计……)
言归正传,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正是前述各种不洗练、不严谨、小造作、小附会,将作品的魅力充分串联、展示。“社会问题集中”构图,好比鲜艳色块泼满整张画——出自大师巨匠确然无疑是败笔;但成形于一年级小朋友的作业里便不仅能平息质疑,更须奖励一朵小红花(套用海伦·米伦在奥斯卡典礼的获奖致辞就是“小金星”)。
说取巧也罢,至少《阳光小美女》的运作模式相当成功——最显著的标志,即:黄色面包车。这辆“吉祥物”的任性引擎一路折腾,但推车、窜车的场景不仅凝聚了各位,更升华为这个寒碜而可爱的家庭的象征。该镜头反反复复贯穿始终,窃笑MV出身的夫妻导演的“外行”的同时,伴随着对每个角色的深入了解,居然不知不觉倍感亲切。
这绝对是本片异乎寻常的高妙手腕:从观众到奥斯卡评委均主动“降低”标准(其实不如说是降低年龄),在大师云集的电影海洋中,以“小女孩值得小红花”的心态观赏、玩味她。成就这一状态(或曰“现象”)的原因何在?
——妙手偶得的剧本,便是幕后主使。
遍地戏谑、感伤的彻头彻尾的悲剧,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旅途中,向“喜剧”的目标进行着颠覆性的转换。作品的气质始终如一、故事的色调始终如一,但这种气质与色调的坚持,最后竟让我们审视他们的目光从严厉轻蔑化作温柔平和——这就是《阳光小美女》“负隅顽抗”到底而终于在观众心中挣扎存活下来的“命”。
而从形象到演技无不与主题丝丝入扣的演员队伍的精湛表现,则不啻作品的“魂”。金尼尔、卡雷尔、克里特、达诺、布蕾斯琳、阿尔金,奇迹般地准确捕捉着彼此的节奏,嬉笑怒骂、喜乐哀愁,完全合拍、完全和谐。观众呼吸着如此缤纷、严整的群像演技,岂能不从其中感受到动人的真实?忍不住再赞一下奥斯卡,没有把最佳影片送给《阳光小美女》的野心,却奖励了她的“魂”(演技)和“命”(剧本),何其英明!
当一个个将炒作进行到底的“怪胎小孩”(看年龄甚至还没入小学……),穿着各种无品味的俗艳服饰、劈头盖脸粗制滥造的化妆、对着评委拼命播撒“魅力”(小孩子本人八成全无意识,不外乎是家长的想法)时,为获胜而不择手段、尽态极妍的谄媚(制作方旗帜鲜明地传达或者说灌输着这一意识),不仅揭示价值观的病态,更是对“以童心为象征的社会本真”严重缺失的现实的铿锵批判。
于是,一个无邪地表达“爷爷在后备箱里”而浑然不知借其噩耗博得同情的“丧家之犬”小女孩,瑕疵未掩却天然、率性、纯粹的“美”和“尊严”,恰恰为影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和希望。是为“阳光”。毕成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