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主旋律《大工匠》也讲人情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6日09:41  新京报

  作者:十年砍柴(blog)(北京作家)

  一般不看除新闻以外的其他电视节目,但《大工匠》算是我几乎从头看到尾的一部连续剧。这既有个人经历的原因,也因为这部连续剧确实精彩,它让观众见识到什么是好的主旋律作品。主旋律不单单是那些血雨腥风中的革命者,也不仅仅是破案神速的警察、刚直不阿的监察官员,更不是没完没了的明君贤臣。

  我曾经在类似《大工匠》里那样的国有大厂中工作过两年,而且正碰上老企业转制时的阵痛,我的身边有许多肖长功、杨老三以及保卫科长老包那样的老工人和工厂管理者。当年是什么让他们英姿勃发洋溢着自豪感,又是什么使他们备感失落觉得被时代遗弃了呢?这固然有人从年轻到衰老的自然规律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我以为是产业工人地位的变化。由于社会的变迁,现实生活中工人优越的地位越来越名不副实。

  所谓一个人或一个阶层的社会地位,无非是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综合。《大工匠》中看杨老三的穿着,就知道当时一个高级工的生活质量,横向比优于今天写字楼里大多数的白领。我也注意到在那个时代,肖长功、杨老三这些技艺出众的工人,在工厂管理中很有发言权,车间主任和厂长非常尊重他们的意见,所以他们一直当一个工人也没有什么不平衡的。而今我们的多数工厂里,一个管理岗位上的白领,哪怕初出茅庐,也能对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吆三喝四。

  那一代工人,几乎都像肖长功那样经历过大跃进、文革等一场接一场运动的折腾,可有些人确实像肖长功那样,历尽磨难而不悔。而肖长功的师弟杨老三看起来有些油滑,爱说俏皮话,和女工们关系很近。正是杨老三这种不被主流价值观所肯定的性格和行事方式,使他反而比永远紧跟政治潮流的师兄更懂得生活,也更会在残酷的政治运动中保护自己。

  《大工匠》两兄弟命运的对比,几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些最基本的最普通的人类价值观是最牢固最永恒的。肖长功公而忘私大义灭亲,举报当上特种兵的二儿子眼睛近视,不近人情地对待贤惠的妻子,似乎他在追求一种更高的价值,最后晚景凄凉,对亲人抱愧终生。但是他不敢后悔,一旦后悔就等于彻底否定自己,可能会丧失生活的勇气。而杨老三那些曾经被师兄等政治上积极的人看不惯的“毛病”:爱打扮喜欢浪漫,喜欢在女性面前甜言蜜语,把钱攒起来改善自己和儿子的生活,为了爱情不在乎主流道德观的评价,这正是人性中最闪光最有价值的东西。

  随着时光推移社会巨变,师兄肖长功所追求的那些看上去很高尚而美好的梦,无情地破灭了;而杨老三所追求的俗世梦,却是真实得可以触摸。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