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午报:荧屏暴力催生“恶之花”必须深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1日12:13  新闻午报

  “我觉得黑帮真的很风光。”这样的荒谬逻辑让人不可思议!但它却是从一名刚满18岁不久的少年口中说出。只是这名少年因为聚众斗殴,成了一名少年犯,不得不在高墙电网下度过自己的黄金时光。说起为什么会有这种荒谬的观点,少年犯告诉记者:“就是因为一部电影——《古惑仔(香港话中对黑帮中人的称呼)》。”

  5月18日下午,一个特殊的成人仪式在一个特殊的地方举行。在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300余名18岁服刑学员和来自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等的200名青年学生,一同在庄严的国旗下举行了成人仪式。一样充满朝气的脸庞,却无法拥有同样的天空。扼腕之余,管教警官提供的一个数据令人惊醒:“进这里的少年犯中,80%痴迷《古惑仔》这样的黑帮暴力电影。”

  访谈:

  一名少年犯的自白

  “小时候,我也曾梦想当科学家,但后来就只想着做‘老大’。”

  穿着蓝色的囚服,在警官的陪同下,服刑学员赵林(化名)向记者回忆了让自己“恨千古”的“一失足”。

  2006年2月3日凌晨3时,赵林的两个“哥们”在某网吧门口,与顾明(化名)等另两人因为言语不和发生争执,大打出手。在“哥们”一个电话通知下,赵林和几位朋友赶到该网吧门口帮忙。手持铁管的赵林见到自己“哥们”被打,立即加入混战。互欧中,顾明因大失血而死亡。

  回忆这段失足经历时,赵林总是低着头。他总结当时头脑发热的原因,是“所谓的江湖义气”。“当时我和朋友间很讲‘义气’。朋友出事情了,我一定出手帮忙。那天晚上看到我朋友被别人打得浑身是血,我想都没想就冲上去,替朋友出头。其实现在想想当时也就是件非常小的事情,只是两个人不小心撞了下,结果互不买帐就打起来了。我和死者其实还曾在一张桌子上吃过饭……真的很后悔。”

  记者疑惑为什么当时不是报警,而非要自己动手解决?“那个时候年纪轻,有点逆反,听不太进别人的话,而看了《古惑仔》后,觉得里面的黑帮老大很风光。当时和我一起玩的朋友几乎都是这样的思想。如果有人说如果报警,反而会被大家认为不讲‘义气’,所以当时的我们一个个其实都像火药桶一样,只要一有事情,马上就爆了”,赵林回答。

  但赵林并非从小不学无术,他初中时的成绩还都不错。“我在初一到的时候曾先后做过物理、语文、数学的课代表。我最喜欢的是物理。”

  他也同样有过梦想。“小时侯我曾想当科学家或者是警察,喜欢那种正义的化身”,但他随后坦言,“后来好象就是初一,看了《古惑仔》以后,我就觉得警察没什么用,在片子里黑帮老大比警察还厉害,警察反而是受他们控制,加上朋友间都是这种心理,所以心里对好坏的标准全部都变了。比如说,原先我觉得那些上课认真听、作笔记的优等生是好学生,但是后来不知道怎么,就觉得他们是书呆子,跟他们说话反而没意思了。”他的回答,令记者震惊。

  管教警官:

  80%的少年犯曾痴迷黑帮电影

  对于赵林,管教警官也觉得非常可惜,认为他属于“比较典型的受暴力影视作品影响产生的恶之果”。管教警官还这样评价暴力影视作品的毒害。“未成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和在学校受到的正统教育在所谓的‘江湖义气’面前显得苍白无力。面对争执,面对朋友的‘邀请’,面对暴力影视作品中的情景,使他无路可选。在高墙电网下,蓝色的囚服,给他原本金色灿烂的黄金时代蒙上了一层灰色。”

  如果说赵林的说法仍数个案。那负责服刑学院教育工作的鲍警官的一番话则不得不让人闻后惊心。“我们这里有过统计,进来的少年犯,80%看过《古惑仔》这类片子。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和这种黑帮片里人的观点一样,我觉得他们对美和丑的观念完全被扭曲。”

  包警官认为,看似不重要的文化环境尤其是荧屏环境,其实对这些少年犯有很大的影响。“要改造他们,我们必须教会他们美学,让他们学会辨别什么是丑,什么是美。比如我们这里强调监区文化。我们让服刑学员看电视,但主要是新闻。每个周末也有电影,但电影必须经过我们的审核。另外,对进来时小学、初中都没有毕业的学员,我们有补习班。我们规定出去前必须要拿到初中毕业证书。而且我们这里还有声乐班、插花班、国画班,规定学员学习,要出去也必须学会一样‘手艺’。”包警官还强调:“这个不是随便学的,我们都是要求通过国家级考核的证书。”

  记者手记:

  银幕环境引忧思

  暴力电影排队上映 励志佳作少之又少

  赵林的例子、包警官的数据,是暴力影视作品对青少年不良影响的铁证,也不得不令人重视影视作品对青少年的影响。但反观如今银幕,现状令人担忧。说好一点是警匪片,说不好听就是黑帮片,太多太多。其中尤以港片为烈。除了《古惑仔》,《无间道》《黑社会》、《暗战》……几乎都是警匪片,有些甚至连名字就很露骨。

  而这股风如今正愈演愈烈。仅以目前排队在暑期档上映的香港影片为例。据报道,目前赶在暑期档上映的香港影片有:《导火线》、《男儿本色》、《跟踪》《铁三角》《天堂口》、《每当变幻时》、《绑架》。

  记者大致查看了这些电影的剧情,除了由杨千嬅主演的《每当变幻时》是文艺片,其余的作品几乎都是警匪动作片。《天堂口》讲的是“黑帮老大”孙红雷等三兄弟到上海寻梦的故事;《绑架》中“舞蹈教师”林嘉欣不得已要绑架富豪之子;而《导火线》、《男儿本色》等影片也都是火暴的动作警匪片……

  或许匪徒在片中终将被正义制服,但尤其是在这些片中一些黑帮大佬还是明星扮演的时候,谁能保证这些影片中匪徒的暴行或他们为实施暴行而准备的计划,不会成为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的模仿对象?即使不被模仿,这些片子中,动不动拳脚相加、掏枪就射,生命如草芥般随风而逝。这样的暴力电影看多了,未成年人对生命的理解又会怎样?要知道,这些影片还都是排在暑期档上映,主要观众就是未成年人。

  反观暴力作品的繁荣,无奈的是国内适合青少年的优秀励志电影少之又少。近两年除了之前《头文字D》带有一些励志色彩,还有哪部励志电影给人印象深刻?讽刺的是,《头文字D》还是改编自日本的漫画。我们总是嘲笑好莱坞的大片只有金钱,但美国人有《教父》的同时,也有“阿甘”,而我们的电影呢?

  “爱心志愿者”梦晓:

  岂能仅以商业为标准?

  在这次的成人仪式上,记者见到了《相伴到黎明》的著名主持人梦晓。记者了解到,原来梦晓是这里的首位爱心志愿者。在成人仪式后,梦晓更提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我们的荧屏或是银幕,不能仅以商业利润为唯一的标准?

  说起结缘少年犯管教所的经过,梦晓坦言这是一种缘分。“有一天,我收到一封很久以前一直听我的《相伴到黎明》的读者的来信。他说自己现在在少年犯管教所。而我们的节目一直很注重公益。在去年12月31日的时候,我们在龙华寺举行了一个大型的见面会,其中有很多慈善的环节,比如说义拍等。当时,我就突然想到,一月一日,一年的新的开始,对这些未成年犯其实也是一个新的开始。于是就在少年犯管教所举办了《相伴到黎明》的子良新年音乐会。”

  这之后,梦晓就正式成为了少年犯管教所的爱心志愿者。“像这次的活动,我和他们领导就说好,只要我在上海,我一定过来。”而少管所的学员也很喜欢这位“知心姐姐”,从1月到现在已经数十人给梦晓写信讲述自己心中的困惑。梦晓透露,他们的每封信,我都认真地看了,也认真地写了回信。

  但在这些信中,梦晓发现两个要点——真和快乐。“他们信里有很多抱怨,比如‘我不能适应这个社会;我不相信世界上有爱;这个世界很糟糕,我没办法适应……’,但我觉得恰恰他们这样说的都是真话,而不是冠冕堂皇的话。这说明他们是敞开心门在和我们沟通,所以我们在回信当中也不说冠冕堂皇的话。我们不是告诉他去怎样去树立一个宏伟志向,而是让他们从小处做起,比如去体会快乐。我觉得责任是一辈子的事情,要一辈子去体会,但快乐是你当前就需要的有的东西,要一点点来积累。心门打开了,他们才能去接受社会上好的东西。我常和他们说,你觉得世界上没有爱,是因为你没有感觉到爱,但你都感觉不到爱,又怎么得到爱?”

  而对目前的普遍荧屏环境,梦晓对选秀的铺天盖地表示了担忧。“我相信存在即自然。这么多选秀存在有它的道理。但我更担心的是,传媒是否可以因为商业价值就蜂拥而起?一场又一场的PK,为什么?我看就是为赚短信费。这点我很支持广电总局的一些限制规定。”

  梦晓还打表示:“现在有的杂志、有的节目,有赚钱的就发展,而也有些杂志报纸因赚不到钱就办不下去了,更换门庭,改做其他东西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衡量的标准就是商业利益。但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真的是只要商业就行了吗?纯粹以商业为标准,我觉得是要付出代价的,但有些代价我们都一定要付吗?我们付得起吗?”新闻午报 茅中元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81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