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怀念陈晓旭 怀念自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2日05:01  信息时报

  饰演林黛玉的演员陈晓旭香消玉殒了,媒体上全是怀念的文字,我也凑热闹,写点文字,算作对一个优秀演员的祝愿:一路走好。

  从人们对陈晓旭的深情缅怀里,那份沉甸甸的伤感中,常常分不清楚,有几分是给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又有几分是给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一个柔弱如水的女人,总能唤起人一腔怜香惜玉之情。饰演这个女人的女人恰恰有着相似的性格、气质和美丽,又以一种极其特别的方式让生命消逝,真是红楼一梦,一梦红楼,梦里梦外难分,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陈晓旭是幸运的,她沾了林黛玉的光,陈晓旭是不幸的,她走入了林黛玉的胡同。

  其实,林黛玉就是林黛玉,陈晓旭就是陈晓旭,无论表演多么的成功,甚至连现实也做到了“人生如戏”的境地,但真实都不能代替虚构。有一天,人们可能会忘记陈晓旭,但不会轻易忘记林黛玉,毕竟俗世中的人要活得很文学很艺术是不容易的。不过,陈晓旭似乎活得很文艺了,至少比很多的俗人活得有一种宽度与超脱。在那些在俗世里打滚,向往超然的人看来,一个人活得很文艺,足以让他们倾佩,那是自己想做而不敢做、想做而做不到的事,徒剩神往。

  对于林黛玉的感喟,对于陈晓旭的唏嘘,无不是对美好东西易逝的一种伤怀。这种莫名的感物(人、时)伤怀,在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里有吟咏,在李后主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里有倾吐,在曹雪芹的“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里浅唱。这是一种文化情绪的积淀,根植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绚丽之极,归于寂寥,盛败的巨大落差,总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为好。具体到一个兰心慧质的美人身上,就是“红颜薄命”的概叹了。陈晓旭头上耀人的光环、坎坷的婚姻与低调的离去,为这个宿命的断论又叠加了一个例证,着实给人一次强烈的感时伤怀的机会。其实呢,生活中也有很多红颜并不薄命的人,大约是好处占尽,过于圆满,太不具有悲剧的色彩,所以难以打动人的心灵。

  我猜想,那些怀念陈晓旭的人里面(包括我自己),大约是六七十年代生的人要多一些,因为一部《红楼梦》可能珍藏着他们快乐,陈晓旭的逝去,勾起了他们尘封的记忆。那里有老式的黑白的电视机,那里有对文学艺术的无限想象,那里有对林妹妹举手投足的陶醉,那里有一部电视剧带来的幸福生活,陈晓旭和林黛玉构成了他们的一种记忆。如今,离去的是别人,愁怅的是自己,缅怀的是别人,庆幸的是自己。最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怀念陈晓旭时,也在怀念自己,怀念那一去不返的时光。廖保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49,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