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京报:谁最像林妹妹并不重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3日09:03  新京报

  作者:长平

  导演为什么拥有如同皇帝选妃般的权力呢,就因为大家对这个惟一标准的归依,认为经典不可乱改,最好能动员举国之力,搞好这个文化工程。这样导演就获得赋权,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以为改编一回《红楼梦》,就成了曹雪芹。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选秀落幕,但争论还在继续。争论的焦点是,选出来的两位演员是不是最像林黛玉和薛宝钗?在我看来,这种争论毫无意义,而且非常荒唐。

  投票选演员,本身就是一件怪事。投票原本是一种民主生活,是为实际的利益分配而存在的解决之道,到了我们这里,就纷纷虚化,投票选超女,投票选历史名人,投票选名胜古迹,现在干脆为文学作品中虚拟的人物投票了。

  假如导演拥有足够的权力,他可以找来年轻的美女和靓仔选秀,好比古代的皇帝选妃。不过倘若由全体臣民来投票选出一位皇妃,肯定比皇帝钦点更加扭曲。

  从艺术的角度说,像不像实在是一个太低级的标准,多年来那些特型演员就靠着这个低级标准混饭吃。就算认可这个标准,那也得有一个实体存在,比如说历史上真有毛泽东这个人,才有古月像不像的问题。《红楼梦》是一个虚构作品,早有前人说了,有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林妹妹,像不像又从何谈起?

  不光是角色,而且对待整个经典作品,我们都有一个假设,那就是它有一个既定的标准。于是,理论家中就有一个最权威的解释者,剧作家中就有一个最完美的诠释者,演员中就有一个最仿真的扮演者。

  导演为什么拥有如同皇帝选妃般的权力呢,就因为大家对这个惟一标准的归依,认为经典不可乱改,最好能动员举国之力,搞好这个文化工程。这样导演就获得赋权,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以为改编一回《红楼梦》,就成了曹雪芹。

  他不那样看自己还不行,全国人民不答应。二十年前是这样,二十年后还是这样。

  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大家都说经典,理由就是它“很像”。但我一开始看着就很别扭,演员们几乎是在背诵小说,拘谨,生硬,造作。因此,无论外表如何,我都觉得演得不好。我私下猜测,凡是觉得它好的人,都没看过原著,或者看了等于没看。

  那个电视剧就音乐有价值,因为在原著中听不见音乐,那是王立平的创作。这就是我要说的重点:无论原创也好,改编也好,最重要的东西,不是谁像谁,而是创作本身。

  以前我也接受改编得像不像的观念,直到看了几个版本的歌剧《茶花女》。威尔第写就《茶花女》一百多年来,成功演出的版本就有几十个。不仅意大利本土有很多版本,全世界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经典诠释。美国的豪情万丈,西班牙的浪漫风情,英国的皇家气派,当然,还有中国的邯郸学步。

  不光是唱腔变化,整个舞台布景,服装道具,都各不一样。

  2005年的一个意大利版本,同样的曲调和台词,却完全变成了一台现代戏。全然不顾传统的解释,主演在接受访谈时说,这个戏的主题是死亡。

  看的版本越多,你越发现《茶花女》多么经典,而且每一次诠释都有激动人心的东西。而我们的《红楼梦》,有那么多红学家在审查准确不准确,有那么多观众在琢磨像不像,我很难相信,导演会有多少创作的空间———有没有创作的才华另当别论。

  从这个意义上说,改编得最好的《红楼梦》,还是王文娟的

越剧。如果让观众投票的话,她肯定是长得最不像林妹妹的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