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京报:由卧底到后卧底片的光影隐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3日02:05  新京报

  作为一个暂时过渡性的现象,卧底片种恰好有主观及客观的优势,而成为这十年来香港一种独特盛行的电影类型。

  回归十年的香港影坛,最触目的大事当然属2002年《无间道》的上映。它既叫好又叫座,同时更越洋扬威奥斯卡,加上引发大量的后续卧底片创作,自然需要加载史册。虽然卧底片在港片并不罕见,但作为回归后港片的重要类型,它与时代有着对应的特殊意义。

  正如已有不少人指出《无间道》的精辟之处,在于能针对港人复杂的身份问题,从而加以投射在卧底的角色身上,带出一种不知自己是人是鬼的隐喻刻画。港片借卧底类型加以暗渡陈仓诉衷情,而且的确成为回归后的时代特色,甚至有不少导演在承接之余亦有深刻的发展,带出“后卧底片”的风潮──其中以王晶《卧虎》最出色。

  他在《卧虎》中,把《无间道》里卧底陷入“无间地狱”的主题,由人心贪婪的阴暗面,转移至对权力的无情讽刺。而且《卧虎》的野心更加宏大,把《无间道》中梁朝伟刘德华的双雄卧底式对抗,转化为对抗双雄其实殊途同归,都要背负上杀人的沉重命运枷锁。如果《无间道》点明了清洗不了身份的悲惨命运,那么《卧虎》干脆肯定了卧底片中因身份差异而营构出来的地狱,原来与正邪黑白无关,一切均在于个人心中的一念之差,这就是“后卧底片”的进一步深入诠释。

  卧底类型除了配合了时代气息让创作人有发挥空间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成为一种不得不如此的市场手段。自从CEPA的电影条文实行后,由先行者的《炮制女朋友》开始,到《新扎师妹2》,《花好月圆》等等,均反映出创作人对内地市场及状况无力描绘,没法深入细察。这局面到了2006年亦不见得有多大改善,《三分钟先生》刻意淡化背景地域的尴尬溢于言表。今年的《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才真正看到香港导演能够捕捉到内地的民间风情,但许鞍华其实先前早已付出了不少学费,过去她在内地完成的劣作包括《极道追踪》、《上海假期》及《玉观音》。所以,卧底片反而占了一定优势。因为这个题材在内地尚属禁忌,即使需要修改,仍然有一定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卧底片在类型上,容许大量留白的阴谋论空间,悬空的设计反而可以助长剧本的力度,所以正好可以帮助创作人回避了无力介入及描写现实的客观情况。作为一个暂时过渡性的现象,卧底片种恰好有以上的主观及客观的优势,而成为这十年来香港一种独特盛行的电影类型。

  □汤祯兆(香港影评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