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中国新闻周刊:小小哈利-波特,哪来的神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7日16:08  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黎静

  数量惊人的哈迷,巨大的财富,轻易被打破的各项纪录,哈利·波特这10年所创造的一切,使他成为影响他人命运能力最强、影响他人命运数量最多的未成年男子。

  一个小小的波特,究竟哪儿来如此的神奇?

  让我们退回到哈利的源头??

  如果回退到哈利系列的源头,看它之所以能从里面汩汩地流出日后磅礴的财富之泉,一个基础不能回避,那就是在源头盘踞着一个故事。一个有着很多人而且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说着不同语言,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甚至不同教育程度的人都喜欢看、喜欢读的故事。随手罗列出一些这样的故事:哈利·波特、纳尼亚传奇、魔戒、蜘蛛侠、星球大战、蝙蝠侠、超人、闪电侠??它们的种类、题材、背景、情节、人物、篇幅,甚至作者各自的文字功底、学养眼界各不相同,故事内涵也互有高下,但剔除那些骨肉经络间的差异,细看它们,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它们血脉中共同具有的“魔力DNA”。

  首先,具有财富之泉魔力的故事,会是一个读起来相对容易,阅读时不需要读者动什么脑筋的故事。一定的小障碍是可以的,有时候这反而可以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求欲。例如,《魔戒》,这部在1954年出版,由英国语言学家约翰·托尔金所创作的三部曲小说,被奉为所有现代奇幻文学的鼻祖。托尔金在书中,一共创造了15种特殊语言,其中的古精灵语有丰富的词汇和完整的文法,可以满足一般日常的听说读写。这一切精密复杂的故事设计,向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提出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但如此程度的挑战反而激起了那些英语语系读者们更大的阅读乐趣。

  然而就是这一点点挑战,也增加了此书在向非英语语系地区的读者们推广时的难度,翻译变得很不容易,这也就是为什么具有庞大史诗气质和磅礴创作构架及无比丰沛想象力的巨著《魔戒三部曲》多次在英语语系读者群中被投票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书,却在销量上无法与《哈利·波特》相比的原因——前者出版至今的50年,全球销量达9000万册;后者10年间的销量为3.25亿册。

  英雄成年的标志:控制自己的力量

  许多西方的“魔力故事”,都会选择主人公面对黑暗诱惑时内心挣扎,选择、成长的历程为主题。这些故事中,人物几乎都因为天生或机缘之故自身拥有了一种绝对强大、超越他人的能力,像哈利·波特、星球大战里的卢克、阿纳金??或得到了某个使他们具有超能力的物品,如《魔戒》里得到那枚魔戒的佛拉多。这些人物因为拥有了这样的能力,便被赋予去完成某种任务或负起某项责任。在这过程中,人物自身的力量也会随之不断增长,当力量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绝对力量便会诱发撬动拥有力量者内心深处的某些欲望。

  这些欲望归结起来,只有两个:一是绝对的统治力,自己可以随心所欲,不受任何人和事的限制;二是永生,超越死亡的制限。这两种欲望几乎被所有西方的“魔力故事”拿来作为驱使人物跌入黑暗的诱因。故事中,这些人物的力量已经无比强大,他们能够处理几乎所有的事情,而惟一难以处理的便是与力量派生出的负面欲望间的较量,也就是跟自己较量。

  天生内心便毫无杂质的英雄是不够动人的,没有经历过对自身力量控制与反控制历练的英雄,还不能被当成是一个成年了的英雄。故事中有无这一过程,似乎被当作衡量一个故事是否真正属于成人故事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而对英雄经历这一成人仪式时内心遭受的挣扎、矛盾,刻画的深浅程度,则成为判断一个“魔力故事”内涵是否深刻的重要指标。

  在《哈利·波特》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哈利的成长,他所拥有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他的内心搏斗也愈加激烈。“伏地魔”是他的死敌,他们之间的较量越来越残酷,但冥冥中他也感觉得到他与伏地魔的相似之处,及对方对自己的巨大诱惑。他就在这样的一种心境中成长起来。

  有成百上千的成年人阅读《哈利·波特》,而也有无数的未成年人阅读《魔戒》和《星球大战》。划分这类故事是属于儿童或成年的分界线,或许更应定义在故事中的人物是否经过了对自身力量控制与反控制历练的成人礼。对自身力量没有思考,只知道力量能够对外使用却从不曾回看力量对自身影响的英雄,不管年龄多大,它也只是个尚未成年的英雄。而以他作为主要人物的故事,即便无数的成年人喜欢,但就此划归成人故事的范畴也值得商榷。

  “想象力的身边化”:通感的愉悦

  有人评论说,就想象力的丰沛和原创性而言,J.K.罗琳的《哈利·波特》远远比不上托尔金的《魔戒》或卢卡斯的《星球大战》。托尔金的《魔戒》和卢卡斯的《星球大战》都为自己故事的想象力架构了完整的体系。托尔金更是为自己的故事提出了一个“第二世界”的完整理论。J.K.罗琳在这一点上就没有那么缜密,她的故事中涉及到的那些巫师、矮人、半兽人、精灵、咒语、预言等,可寻到托尔金体系的影子,包括沟通麻瓜世界与魔法世界的媒介通道,在有了《纳尼亚传奇》之后,J.K.罗琳也不能算是原创。

  可以这么说,几乎《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中涉及到的大部分与想象力有关的内容,都不是罗琳女士的原创。但罗琳女士在对这些非原创性的想象力的再造过程中,却采用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手法,这一手法使得各地各处的读者在阅读《哈利·波特》时都会相当容易地产生一种通感的愉悦。我们暂且叫它“想象力的身边化”。

  如果你是一个《哈利·波特》迷,你会在阅读中发现,除了故事外,你读着最开心的地方是那些“吼叫信”“鼻涕虫”“速写笔”“分帽院”“活点地图”“巫师棋”“级长澡室”“飞路粉”“对角巷”“魁地奇球大赛”,??还有那些咒语:让人门牙变长的“门牙赛大棒”Densaugeo;处理麻瓜记忆的“一忘皆空”Obliviate??太多太多,几乎罗琳笔下的大部分被魔法想象力处理或描绘过的东西都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找到它的对应物或对应现象,而且不受地域和使用者的年龄限制。

  谁没有被同学搞过恶作剧,谁没有被家长咆哮过;谁没去过火车站;谁不希望读书写作业的时候可以得到一支速写笔,这些遭遇和愿望,不分读者年龄,难道不是人人都经历和暗暗希望的吗?不要小看这份对想象力身边化的处理,它可能不够宏大,不够原创,但却使得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变得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更亲近,里面提到的大部分东西都能轻而易举地在阅读的时候我们感觉到,能够被我们心领神会。

  对日常,大家都熟悉,经历过的事物,遭遇加以想象,而且还能让这些想象变得十分有趣,令人感到新鲜,其难度或许并不比凭空想象出一个完全不存在的东西来得简单。凭空想象出的东西带给读者的是一种绝对的新奇感;但可能会冒丧失大众通感的风险;而对身边物加以想象容易获得大众通感,而在保持想象力的趣味与新奇上却又会为作者提出一种挑战。从这个角度上看,罗琳是非常少有的成功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