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红网:对日版电影《西游记》不必气愤和指责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9日10:12 红网
作者:匡生元 日本国挟其拍摄的电视剧《西游记》热播之余威,由电视剧原班人马出演的电影版《西游记》十四日开始在日本全国四百六十一块银幕同步上映,票房目标被锁定为五十九亿日元。而且该片已确定将在韩国上映。此外,英国、澳大利亚等十五国的发行商也投来橄榄枝,意欲引进此片。 面对刮起的一股日版《西游记》热,著名的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blog)针对该片气愤地表示,“名著可以改编,但是要有底线,不能瞎改”。该片在法国嘎纳电影节进行宣传时,也遭到来自我国“破坏原著主题”的指责。(见2007年7月16日中国新闻网) 日本拍摄的电影《西游记》我自然是没有办法看到的,因此它是否破坏了原著主题我是无从知晓的。不过,对于日版电影《西游记》改变了原著主题的说法我是相信的。 然而,无论六小龄童的气愤,还是“破坏原著主题”的指责,我却不太以为然。《西游记》毕竟只是部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是具有多样性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部《红楼梦》就有许多的主题。有的认为是言“情”主题,有的认为是言“恨”主题,有的认为是言“悔”主题。外国学者MichaelSmith则认为:“有的人说此小说主要是两个人物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有的人相信该书实质上是对清朝社会堕落的批评。虽然这些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我认为《红楼梦》呈现的却是佛道的生活观。”就是《西游记》其主题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它是一部尊崇佛教的书。有的称其为“游戏说”。还有的说它“讽喻世态”,是写当时现实的。解放后,出于政治的需要,学界出现了“阶级斗争”说。七十年代“批林批孔”运动中流行所谓《西游记》是《水浒》翻版说。八十年代初,出现了另一立论,认为《西游记》歌颂“改邪归正”、“悔过自新”,是一部瓦解农民起义的政治小说。八十年代后期又流行新的“哲理”说,包括“反映人生”、“表现思想”、“追求真理”等种种论说。还有的认为其主题是追求自由而学术界普遍认可心性说主题。现有又有学者持“拯救”说。如果说日版电影《西游记》改变了原著主题,那么究竟改变了哪一个主题呢? 退一步说,即便日本人将《西游记》的主题糟蹋得不成样子了,完全是对《西游记》的污辱,我们职责、气愤又有什么用呢?《西游记》是我国的经典名著,文化瑰宝,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拍一部能够充分地、完美地体现《西游记》应有主题的电影呢?如果我们拍摄的《西游记》也能让英、澳等国家纷纷出资引进,那么日本人的《西游记》不是没有了市场吗?现在我们的电影艺术工作者,不去让《西游记》等经典名著通过电影艺术走向世界,而是兴趣盎然地拍那些凭空而造的《十面埋伏》、《英雄》、《满城尽是黄金甲(blog)》之类的大片,这又怪谁呢?与其指责和气愤,倒不如“不蒸馒头——争口气”,拍出属于我们的《西游记》,让我们的孙悟空、哪咤走向世界。 早些年,我们的《花木兰》被美国拍成电影而风靡世界,现在我们的《西游记》又被日本拍成电影而被许多国家看好,这说明了什么?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地反思吗?难道我们只能是指责和气愤吗?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