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每日新报:缅怀大师 无关品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1日10:26  每日新报

  一天之内,世界影坛失去了两位大师——英格玛·伯格曼、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虽然我们对这两位电影巨人的认知可能不多,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其表达深切的怀念。

  大师之所以称之为大师,是因为他们有异乎常人之处,看过他们作品的人,会有更深刻的体会;而很多没有和他们“近距离”接触的人,正好可以借我们的文字,去碰触一下大师的脉搏。

  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走了。在MSN上,许多同行都迅速对此事做出反应:有人唏嘘不已,有人已化悲痛为力量,正在准备关于他的纪念专版。

  对于英格玛·伯格曼这个名字,国内观众基本有三种反应。其一,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因为他们将其奉若神明,比如从事电影专业的人和一些发烧友;其二,介乎于熟悉与陌生之间,他们知道伯格曼在电影界的分量,甚至了解或者看过他的代表作《野草莓》《第七封印》《呼喊与细语》,但他们不知道伯格曼的电影好在哪儿;其三,压根没听过这个名字。

  其实,这三种反应都很正常,喜欢他的作品、能读懂他作品的人,说明与他有缘,这与艺术品位无关。正像伯格曼自传的名字《魔灯》一样,他就像一盏“魔灯”,对于某些人,他就是面前的导航灯、指路明灯,因为他照亮了这些后辈的电影之路;对于某些人,他又是远方一盏忽明忽暗的孤灯,能看见其独特的光晕和色彩,但不是唯一的光源,只能心存敬畏;还有一些人,他的光芒无力辐射到他们身边。

  这两天,陆续有朋友告诉我,他们从家里翻出已落上灰尘的《野草莓》抑或《第七封印》,开始“复读”。这些以前他们或因为觉得枯燥、或因为觉得冗长、或因为觉得平淡而浅尝辄止的东西,突然发“光”了。“复读”的结果尚不知晓,也许有些人此刻真的开窍了,也许有些人带着心情比以前看得进去了,也许有些人还没看到以前中止的段落,就又失去了耐心。

  这些也很正常,大师不仅仅是因为多数人喜欢他才成大师的,同样,你不喜欢大师,也不足以令你脸上蒙羞。因为,艺术这东西,需要感同身受。

  昨晚,我的一位开音像店的朋友不无得意地告诉我:“这两天,都问伯格曼的片子,我这儿他的片子不全,以前没嘛人买的那些片子,全都出去了。”我笑了笑:“明天又该有人找你要《云上的日子》了。”新报记者 林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