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毕成功:《天堂口》没有吴宇森会更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5日12:13  新浪娱乐

  作者:毕成功(blog)

  小毕的个人评分:B-

  首先强调一下:这个B-的成绩,丝毫不看吴宇森提携晚辈的“佛面”,完全冲着初生牛犊的陈奕利导演的“僧面”。想必是海归学成的陈导用“翻拍自《喋血街头》”的剧本打动了吴宇森,因而有幸请来他老人家监制,并以一介新人的身份赢得本片的豪华卡司,这一点直接决定了《天堂口》的成败。坦率地讲《喋血街头》还是看过两三遍的,只是没头没尾、支离破碎,勉强拼出个整体轮廓。正因如此,在观赏时没受刻意搜寻克隆内容和致敬细节的思想包袱拖累,反倒带给人不小的惊喜与相当的满足。

  如果按《末代独裁》的模式打磨《天堂口》的剧本,讲述一个“回头浪子吴彦祖见证失足少年刘烨逐步迷失、越陷越深、最终卷入横流物欲的世界无法自拔而酿成悲剧”的故事,该片堪称A级品。遗憾的是,陈亦利导演的本意(不排除是我的妄加揣测)被他获得《天堂口》执导机会的两大因缘严重影响。

  一是吴宇森。照搬《喋血街头》“浩荡社会里身不由己的兄弟各自成长并走上不同道路,终于难以回头”的背景可以理解,原著精华所在嘛。但在导演的驾驭能力尚不足以梳理多线程时,《喋》的“兄弟群戏”和80年代港片价值观强烈作用的结果,即:大大扩充了我心目中的“线索人物”吴彦祖的心路历程。因此,个人认为尽管“吴彦祖线”看似毋庸置疑的男一号,实则是对最能施展导演塑造人物本领的“刘烨线”的喧宾夺主。

  二是好莱坞。根据大洋彼岸的规矩,主打暑期的商业片哪能只有动作,没有爱情?学成归来的陈导自然深谙此道:于是孙红雷的女人舒淇放大,三角;家乡的李小璐(blog)守望,四角;不太冷的杀手张震上位,五角。原本貌似一号的吴彦祖经过儿女情长内容的丰富,已然绝对主角,令本就跟爱情不沾边的刘烨更具被扁平化的危险;而临终不忘给孑然一身的张震找个出口,进一步分散了塑造刘、吴二人(尤其是刘)的精力。可怜教育小吴“不能忘本”的青梅竹马小李、让小吴茫然无措的花花世界的“具象化身”小舒,在“一对兄弟足以讲明白”的故事追加了数位好男儿之后,彻底沦为没空刻画的花瓶陪衬。

  其实从导演的商业片志向、当代观众的审美倾向分析,受好莱坞影响的第二条因素很正常,且吴彦祖游移之后最终回归的感情纵使着墨不多亦可完满解决。反观第一条,追求厚重跌宕的兄弟群像个个鲜活,委实让导演分身乏术。不仅如此,这对主演阵容的不利影响亦甚巨:普通话对白“怪味”的吴彦祖,戏份第一故台词压力徒增;缺少戏眼的刘烨,通篇表现虽最出彩却依旧无法摆脱“心理扭曲”的负面印象(鬼狼、太子……);最可惜的是戏路宽广的杨佑宁,一身演技充分发挥仍无法改变角色本身“半龙套”的性质。

  至此,千言万语先汇成一句话:若没有吴宇森的“框子”束缚,《天堂口》本可以更精彩。规规矩矩的导演完全按典型的好莱坞模式操作,无论塑造人物的方法、推动剧情的桥段、声音先入的转场,……一切都像计算过一样精准、周正,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可偏偏“借尸还魂”的对象是出口好莱坞之后玩爽一把《碟中谍2》便再也混不下去(《风语者》、《薪水》)的吴宇森在香港时代的旧作,因此,无论附会原版的故事演进、抑或借鉴吴氏的枪战戏,都与原创部分和导演性情格格不入。

  其实,作为监制的吴宇森还是尽力放权给后辈的,我猜是在陈亦利想向他致敬一下的段落里过于激动以致“现场参与的意见”太多,而造成《天堂口》“不吴宇森的地方一点也不吴宇森,吴宇森的地方又十分吴宇森”的诡异形态。若置之好莱坞序列,本片最多给C+(《生死狙击》水平),但以当今的华语电影的平均品质考量,能诞生这样精工细作的电影(当然,毕竟有技术部门的各位大牛在那里撑腰),可谓快事一桩。

  影片的考究充斥各个环节。关于老上海风貌的还原,剧照与预告片已一览无余,不必再费唇舌。联系剧情发展的种种才更值得肯定:为表现杀手慈悲心未泯而在开场让小孩子捉迷藏看不到行凶;三兄弟为之迷失和改变的权钱欲望的符号——金怀表、象征杀手孤独宿命的手枪和窄巷里狭长的倒影、野心与专制程度均胜前代一筹的刘烨篡位后“天堂帮”手下更加整齐划一的礼貌西服着装、“细眼”脸上刻着的曾经代表兄弟情的伤疤……。

  正因为上述细节做得足够认真,才让我产生三点疑问。其一、按角色自己的后话,张震跟舒淇暗度陈仓也有年头了,怎么迟迟不对孙红雷下手?其二、不是吴彦祖在搭救张震后获得真传遭剪,就是他乃无师自通的天才,否则怎么初出茅庐便有非凡的射击天赋?其三、直到顿悟舒淇是张震的人、才在回归农家简单生活后懂得疼惜旧爱的吴彦祖,当初勾引城市美女可是自觉自愿,丝毫不见挣扎——如果借题发挥小吴“恋脚”的嗜好,让他对舒淇的迷恋“始于足下”,明了糟糠之妻不可弃的道理后及时抽身也许更合理,因为现状俨然是吃不到锅里的、凑合碗里的算了,呼应“浪子回头”主题的力度相对弱了下来。

  重申,拍成兄弟俩“失足V.S.自省”的农村青年闯城市的平行传记足矣;搞成这么复杂,水分有余,干货不足。尽管如此,《天堂口》依然称得上华语片里难得的故事圆满、表演到位、面貌规整、制作精良的优秀商业片,可惜导演萎缩在监制的阴影里看不见。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