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京报:ABBA,你曾让我尝到了一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9日09:29  新京报

  作者:邱大立

  1987年1月28日,农历除夕夜,年方26的台湾顶级帅哥红歌星费翔(听歌),以一首《恼人的秋风》,漂亮地打了一个时间差,顺利地成为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位无人可挑战的超级天王。而现在看来,费翔在中国大陆出版的第一盘盒带专辑《跨越四海的歌声》基本上是一张台湾和欧美流行金曲的拼盘,但凭着前卫的概念设计和高质量的包装,它的销量差点接近三百万(是1986年的费翔真正启蒙了1995年的王力宏(听歌)如何去做一名优质偶像)。不到半年时间,这首歌的原唱者ABBA(听歌)(阿巴)演唱组就在内地各省市电台周末的“听众点播”栏目中成为点播率最高的外国艺人。在阿巴之后,麦克·杰克逊、麦当娜、莱昂内尔·里奇才顺理成章地成为第一批被国人认识的西方红歌星。

  从1987到2007年,阿巴在中国的大地(听歌)上刚好流行了二十年,所以现在也刚好有资格做一次回顾了。如果让中国三十岁以上的西方音乐爱好者来海选投票出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流传度最广、曲风最健康、思想最要求进步、作风最正派的西方流行音乐“三个代表”,阿巴肯定轻松入选。另外两个,当然是卡彭特兄妹组和威猛兄弟组了。没有消极的主题、灰色的内涵和阴阳怪气的举止,阿巴当之无愧地还可以被追认为资产阶级腐朽基因“三无”标兵。在被中国歌迷热烈欢迎来到中国之前,阿巴已经走上了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至上平台。

  于是,《妈妈咪呀!》在西方旅行了八年后,终于顺利地搭上了跨世纪的中国城际快车。这真的贴合了美国萨克斯老手索尼·罗林斯上世纪20年代那首名曲的名字,“一艘开往中国的慢船”。

  阿巴组建于1971年,1983年解散。组建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对外开放。解散了四年之后,才在另一个国家一炮而红,这真是一种复杂的滋味。阿巴在与我们初次相遇时,就已承担着两种使命:新潮和怀旧。在这种进退两难的歌声中,我们怎能不心潮澎湃呢?而阿巴更不敢想象的是,就在他们即将散伙时,中国人民音乐出版社刚刚发行了一本旨在反对资本主义精神污染的书《怎样鉴别黄色歌曲》。试想象一下,如果阿巴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来到中国,他们的代表作《Rock Me》、《So Long》岂不都要被禁播?而阿巴积极向上的乐观团结精神也只能充分实践于八十年代末的最后几年。

  一进入上世纪90年代,爱较真的中国歌迷才吃惊地注意到,就算内地的电台主持人依然还意犹未尽地播着阿巴的歌,但在短波调频的美国公告牌排行榜和BBC流行榜上,阿巴的芳名及曲风已经像那阵恼人的秋风一去无踪了。他们郁闷地意识到:阿巴在西方早已是过去式,新一轮的弄潮儿正在劈波斩浪:邦·乔维、U2(听歌)、“枪炮与玫瑰”、王子、“蝎子”、辛妮德·奥康纳、R.E. M.、“涅槃”、“山羊皮”、“电台司令”,这些对“听众点播”一族闻所未闻的冷门名字才是在欧美当下真正风靡的符号。这时候,中国歌迷紧紧地抓住了一个词语:摇滚乐。当集中了这些鲜活名字的翻译性音乐杂志和专刊每期以几十万本的销量紧俏全国时,“听众点播”也就从电波(blog)转向了平面。

  一个翻阅历史档案和每周榜单的精明时代到来了。

  从西方流行歌曲到欧美流行音乐,中国歌迷花了不到五年时间就完成了一种不可思议的超级聆听进修。而这两个词语的转换,也成为了两个时代相互交班相互反刍的某种象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