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深圳商报:模仿有三 改良为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9:24  深圳商报

  就在《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场论”版对“电视节目同质化”进行激烈辩论的同时,重庆电视台的《第一次心动》选拔活动,被国家广电总局骤然叫停。广电总局的通报认为:《第一次心动》比赛环节设计丑陋粗糙,评委言行举止失态,节目设计缺乏艺术水准,内容格调低下,演唱曲目庸俗媚俗。在受众已然麻木于选秀泛滥的荧屏文化的语境下,这次“心动”被叫停乍看起来出乎意料,但即使不出现在当下也会定格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上的“娱乐至死”,无疑为电视节目模仿的争论提供了一个及时的有力注解。

  其实,模仿这个概念在文化艺术领域是比较宽泛的,形式、内容、逻辑、方式、方法等等方面的借鉴,严格说起来,大抵都能跟模仿挂起钩来,如果一概否定,必然陷入一条死胡同。世界上各个领域的进步,无不是建立在既有基础上的发展或者革新,发展中必然有模仿和借鉴的痕迹,鲜有文化表达方式从面世之日起就非常成熟的。所以,模仿未必完全是坏事。譬如八股文,从形式上来讲除去第一篇之外,恐怕都是模仿,但却不能一并否定了某些文章中的思想火花。再如港台的影视剧,往往在开篇之处就声明“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不也是在一定程度上为某种模仿寻求合理理由吗?

  所以,对待电视节目的模仿应该以更细化的视角来看。同样是借鉴和模仿国外的《焦点访谈》和《超级女声》,在始播阶段何以没有受到诟病相反却大受追捧呢?为何一部好的电视连续剧在各地同时或者先后播出,不受指责相反却成热播了呢?在笔者看来,舆论并非在批判模仿行为的本身,而是无法忍受各地电视节目千篇一律的庸俗媚俗滥俗。换言之,不是着眼于形式而是主要着眼于内容的批判。就拿被叫停的《第一次心动》来说,即使其顶替《超级女声》的位置成为第一个舶来的电视选秀节目,或者是我们自己的原创,以其内容格调低下、庸俗媚俗,依然会招致倒声一片。

  电视节目的模仿,大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原封不动的“拿来主义”;二是模仿过来后根据自己的情况改良提高;三是模仿过来后疏于加工打磨,换汤不换药。“由于具体国情、观众心理、社会道德标准等的不同”,从国外原样照搬电视节目形态显然很难行得通;模仿后改良提高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颇有难度。经济利益捆绑了观念意识,娱乐至上——收视率——短信费——广告收入,当目光长时间定格在经济利益方面的时候,只能愈来愈痴迷不化和急功近利,惰化和萎靡着改良、创新的神经。

  于是我们看到,电视节目甚至失去了借鉴国外节目形态的动力而急促地在国内东搬西抄,凡是“经过了市场检验的成熟的节目形态及运行模式”,风风火火地拿将过来,抓紧上马。因此,不只节目内容反复重复,甚至连主持人、评委都概莫能外,将受众那点新鲜的激情稀释殆尽。并且,视节目形态红火之初的操作逻辑为宝,不辨良莠一并无限张扬起来。仿佛不如此,就会在遥控器的争夺、眼球争夺最终是经济

蛋糕的分割上,败了下风;不如此,就不能从其他频道把观众拉回来。于是,在蜂拥而起的同质化节目中,很多时政访谈类节目徒具其形,变成了婆婆妈妈的家长里短,不得不无疾而终;娱乐类节目顺着庸俗媚俗的路子愈走愈深,像冲击猴皮筋一样不断弹压娱乐的底线。这就是“中国式模仿”的电视节目——没有改良,换汤不换药,在急功近利中不断沦丧理性,最终酿成恶果一点也不奇怪。

  其实,如果能够将模仿来的节目形态,基于不同的地域文化、地域条件、经济程度、民生境况等等,在内容、价值和精神上加以改良和重新构建,以我们之幅员辽阔,未尝不能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电视节目。 燕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