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深圳商报:25年,回首台湾电影“光阴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09:41  深圳商报

  1982年的8月20日被称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起源日,而《光阴的故事》这部以“光阴”为主题的电影也扣上了明显的时代烙印,更带有了超乎电影本身的另外一层意义,其对台湾电影文化及电影工业的影响深远,乃至于对华语电影格局都带来了极大的震动。

  25年前的今天,1982年8月20日,一部台湾出土的电影公映了。带着很深的童年情结,也包含着对曾经往事的追忆和时光荏苒的感伤,这部由四个导演执导的四段式电影,分别以小学、中学、大学、社会人为主角,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社会,诉说了成长带来的喜悦,也有因岁月的流逝而带来的无力。这就是电影《光阴的故事》。

  《光阴的故事》上映,虽然只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电影公映,却引出了一场跨时代的电影浪潮——台湾新电影运动。如同电影史上其他的电影运动——意大利新现实、法国新浪潮、德国新电影一样,来自台湾的这股新电影浪潮使人们在主题、形式等各方面,看到了电影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因此,1982年的8月20日也被称为台湾新电影运动的起源日,而《光阴的故事》这部以“光阴”为主题的电影也扣上了明显的时代烙印,更带有了超乎电影本身的另外一层意义,其对台湾电影文化及电影工业的影响深远,乃至于对华语电影格局都带来了极大的震动。

  灿烂历史:铺下一条返璞的路

  “遥远的路程,昨日的梦,以及远去的笑声;再次的见面我们又历经了多少的路程;不再是旧日熟悉的我有着旧日狂热的梦;也不是旧日熟悉的你有着依然的笑容……”再次回味这首罗大佑(听歌)的经典旋律时,也许,我们更应该铭记杨德昌、张毅、柯一正、陶德辰这些电影人的名字,他们才是《光阴的故事》的缔造者。

  从此以后,《儿子的大玩偶》、《风柜来的人》、《海滩的一天》、《童年往事》、《我这样过了一生》、《青梅竹马》、《杀夫》、《恐怖份子》、《恋恋风尘》、《桂花巷》等电影作品在赢得了口碑与市场之后,更为台湾电影的创作铺垫了一片沃土,包括侯孝贤、杨德昌、张毅、万仁、柯一正、陈坤(听歌)厚、曾壮祥、李佑宁、王童等人也摇身变成新电影运动的主力军,推动着这股电影热走向高潮。

  整个新电影运动的过程和意义早已有人阐明,但其在台湾电影工业形态的转变中所起到的作用则值得我们反思与对照:因为,从那时起,在体制上,台湾的电影业中的年轻导演层出不穷,新鲜血液的涌入为台湾“中影”添了活力与激情;在题材上,开掘了成长、历史记忆的主题,也牵引出本土经验的回顾;在影像风格上,“新电影”以清新朴实的纪实影像与当时的电影风气相区别,故事以低调处理,一反以往的戏剧模式;在资金运作上,虽然用较低成本拍摄,却减少了商业回收的压力,反而实现了创作上的自由,为台湾新电影铺下一条返璞的路向。

  与此同时,这类电影不仅在台湾本土上获得了很好的声誉,引发了一阵观影的热潮,刺激了票房收入,更走向国际,成为各大电影节的“新宠”。比如:1983年,侯孝贤执导的《儿子的大玩偶》在国际上广受好评;1989年,他的又一部作品《悲情城市》在威尼斯还获了奖;还有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一一》等均为台湾电影人赢得了国际性的声誉,获奖的同时也带动了影片在海外市场的销售,还受到了各国艺术电影市场的欢迎。

  “新电影”中绝大多数是由台湾“中影”所投资拍摄,有了政策和资金的保障,“新电影”的发展更加蓬勃。在此影响下,台湾业内原本拍摄商业电影的导演也将此潮流引进商业电影的操作中,此种以乡土小说为类型的商业电影,如《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在室男》、《嫁妆一牛车》、《孤恋花》、《孽子》等更是为台湾电影工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尴尬现状:台湾电影工业的颓败

  “台湾电影想重新崛起,至少要等十年时间”—台湾新电影“旗手”侯孝贤在今年的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发出了如此的感叹。事实上,台湾电影工业的颓败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十多年来,台湾电影市场在好莱坞大片与香港片的联合进军下,产制、映演、发行等环节皆面临溃堤,台湾电影工业已死了吗?本土影片该如何走出困境,继续生存下去?成为一直困扰台湾电影人的心结。

  而电影工业的颓败也体现在了诸多方面:从1985年起,台湾电影产量与发行量较多的公司如学甫、龙族、丽城、中影等均因各种因素萎缩产量,其制片量一路下滑,还纷纷把产业重心移往有线电视业。如今,每年的电影产量不到10部;就票房而言,有数据显示,2006年,本土电影在台湾票房的占有率仅在1.62%,比起美国好莱坞所占台北票房的95%以上相差甚远,呈衰退现象;尽管还有一年一度的“金马奖”和其它几个小型电影节在撑场面,但摘取“金马”的也大多数是香港和内地的电影人。很多影评人认为:再多的影展、奖项都无法遮掩台湾电影全面崩盘的事实。

  今年7月12日,“新电影”大师杨德昌的逝世更让很多人感叹:台湾电影是否就要倒下了?台湾电影后继无人了吗?

  值得庆幸的是,还有坚守艺术的侯孝贤在,还有台湾出身的李安、马来西亚来台的蔡明亮等继续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台湾电影已死?

  侯孝贤:内地电影要吸取教训

  有一种说法是:好莱坞大片的冲击导致了台湾电影的困境,更有人发出了“台湾电影已死”的悲论。对此,台湾新电影“旗手”侯孝贤说,“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中,台湾的戏院里上映的都是香港类型片,千篇一律的故事和样式,观众很快就腻了,但在这个时候,台湾本土电影制作没有跟上,于是,好莱坞电影成了现在台湾观众的首选。”

  谈及内地与台湾电影工业之比较,侯孝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地电影工业完全处于相反的状态中。台湾电影业目前在断层中,举步维艰;而内地电影工业却势不可挡,呈蓬勃发展之态。台湾可借鉴内地电影工业发展的经验,内地可吸取台湾的教训,互补共赢。

  而在台湾导演协会理事长朱延平看来,台湾电影工业上自电影公司下到戏院,已被好莱坞电影工业掌控,本土片很难找到放映管道,“政府应出台政策,将电影当作重要的文化看待,空谈振兴本土片,难以存续电影文化。”

  影评人游惠贞则认为,韩国电影人认真创作的团结精神,可供台湾电影人借鉴,本土电影市场应可从归零后重新出发。

  新资本注入新导演出现

  台湾电影现生机

  今年初,从台湾传来了电影工业的新动向——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发下豪愿要投入电影业,于2008年退休后拍100部以上的电影或电视剧。《白银帝国》将作为郭台铭首度大幅投资的电影作品,预计于今年上映,该片由初试啼声的台湾知名影评人焦雄屏执导。《白银帝国》亦是少见的高制作成本的商业电影,光是郭台铭所属鸿海集团就投资5000万美金,电影的主演为香港演员郭富城(听歌)及内地演员张铁林。有评论家指出,郭台铭的加入,不但能在资本上挽救台湾电影,更能带来新想法与新视野。

  还有小试牛刀的新晋导演周杰伦携处女作《不能说的秘密》于7月31日的亮相,该片的全国首日票房达到了近600万,成为今年国产片首日票房的新高。该片于8月10日登陆台湾后,三天内狂收461万新台币,跻身当地票房榜前三甲,仅次于好莱坞电影《谍影重重3》《料理鼠王》。这也是近期台湾电影市场上前20名内的惟一一部华语电影。据悉,影片拍摄之地周董的母校——淡江中学还迎来了各地旅游者的光顾,《不能说的秘密》能否持续带动台湾电影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近日台湾电影界人士热议的话题之一。李佳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