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毕成功:《女王》完美的电影教科书(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1日19:34  新浪娱乐
毕成功:《女王》完美的电影教科书(附图)

《女王》:人性的时刻,女王回归青春的本真

毕成功:《女王》完美的电影教科书(附图)

《女王》:母亲一般敬重女王的布莱尔,恰恰有个霸道性格十分“女王”的妻子

毕成功:《女王》完美的电影教科书(附图)

《女王》:弗莱尔斯导演所有分寸都拿捏得无懈可击,已入化境

  小毕的个人评分:A

  《女王》真的没有瑕疵,恐怕我拖了很久一直不知从何说起的原因正在于此,今天在电影院看过第三遍(前两次是年初的奥斯卡颁奖前夕)才终于斗胆弄墨。首先卖个关子,我不大同意既成的诸多评论对影片最经典镜头的读解:“鹿=王室的权威和尊严”——该观点似乎有悖导演的意旨,在后面的文章中小生将浅述己见。另外,不顾是否会背上“受贿”的指责而先行呼吁:全民都去看《女王》吧,好电影啊!!!

  对观众而言,《女王》最让人惊讶的部分不在于各个环节如何精良,而是将本国的、当朝的、健在的皇室成员,就一起真实的敏感事件以不真实的“非纪录片”的形式请上大银幕。仔细想一想,这是何其“胆大妄为”之举——不要说同样君主立宪的日本人不敢拍《平成天皇》,即便非君主制的国家(不管独裁或不独裁),除小布什外也少见哪位领袖被演绎进电影院,何况还不是官方出品的宣传片或传记片——别说是影史,上升到人类文明亦属罕见!所以说,我们怎么能不佩服导演斯蒂文·弗莱尔斯的无双手腕呢!?他不仅避免了阿谀谄媚、抨击批判、丑化颠覆等常见的几大俗套,甚至将一个很容易闷死人的题材炮制成幽默反讽火花四溅、娱乐指数居然不低的极具商业价值的文艺杰作。

  弗莱尔斯巨匠的知性光辉首先体现在选择《女王》这个“21世纪以来最好的剧本”,实际上代表着他站位于俯瞰全局的制高点。即:围绕戴安娜王妃因交通事故而丧生的突发事件,聚焦英国王室、工党政府、人民大众三方的态度和应对措施,既对谁的立场都不无敬意、又不明言谁对谁错,从头到尾以复杂的全方位视角陈述。

  就连母仪天下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导演也让她“当局者迷”而一时手足无措,并在基本保持固有思维的前提下,设置她开始接受世间的变迁、并尝试从消极事件的积极意义来考虑问题的尾声——更让人钦佩的是,结末处表现女王“顺应时代思潮”的大段演讲,竟是原封不动再现史实的官方辞令!唯一堪称导演明显质疑的一点,即:百姓因对戴妃的缅怀和对王室的不满而渐趋狂乱的反应。但纵使如此,导演仍旧准备了在优柔的同时依然信任子民的女王,直面于大众的场景;而并未演变为暴民的大众,同样以小女孩的鲜花为标志,展示出对女王始终如一的拥戴。……多元、精妙、不可思议。

  全剧的核心人物,拥有女儿、妻子、母亲、祖母、婆婆等多重身份的《女王》,在着力以“凡人”去执笔的同时,不放弃强调其特殊性。毕竟是“没有投票选举权”的塔尖存在——对她来说,生命中的五十年不仅是从襁褓婴儿到霜鬓老妪的过程,更是秉持着皇室尊严、守望着英国民众的半个世纪。来来往往送走十任首相的政治经历、城堡宫殿宛如童话传说的云上生活,使这个端庄的女人在超凡脱俗的同时也日趋保守。导演将民众难以理解的行为放诸女王的清雅世界,恪守规矩拒绝国葬的理由一瞬间简单明了;而幽居高阁的日子亦令女王忽视了尘世的沧桑,不止满头的白发,人民群众对戴妃所代表的人性魅力的敬爱甚至超越对皇室的神性血统的尊崇,同样是岁月不动声色的力量。

  然而峰回路转,人民群众对她和对戴妃的爱别无二致:都是感动于人性的光辉,而已逐渐不再关心尊贵的身世。尽管剧中的女王到最后也没能发现,窃以为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陛下本人倘若曾经欣赏过《女王》,定然将导演要传达的信息看得一清二楚——否则她不会主动宴请女主角海伦·米伦,因为如果没有米伦的入魂演技,这份“人性光芒”不可能被塑造出来。

  且不说以假乱真的化妆,米伦举手投足都准确无误地捕捉到女王的特质,不怒自威的王相、矜持内敛的仪态、抑扬顿挫的声音,……除了比女王更好看(恕我不敬),简直比女王还女王。“附体”演技在弗莱尔斯大师的调度下,从呼吸到心跳、从神情到气质无不满分——身为女王才能体会的苦恼也因此不嫌矫饰而具备无限的说服力。这样怪力乱神的水准要是没拿到小金人,奥斯卡都可以停办了(万幸,评委的眼睛是雪亮的……)。

  终于讲到那场戏,茫茫山中形单影孤的女王目击那只犄角漂亮的鹿。承受着自己长年关爱的国民的非难声音,毅然保持着从容仪态一如既往的女王,面对在恶化的生态中已属罕见的高大优美的鹿,竟忍不住眼底凝泪。戴着“女王”这样与生俱来的紧箍面具,还要不胜寒地坚持一辈子,其实她的人生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幸福吧?绷紧的弦终于断裂时,“完人”嘴脸的女王变回少女,刹那间脆弱的真实成为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

  象征自然的鹿,正代表她天然的本真;只是在日复一日的政治表演中长期掩藏的女王几乎将其遗忘,恰似鹿在生态今不如昔的山野里早已罕至。可惜成长环境与君主身份不允许女王纤细感性,就像鹿的结局——女王要成为女王,惟有扼杀这份纯真。但让她欣慰的是,百姓爱的就是这样一个骄傲、矜持、有时冷酷任性、始终持重自省的严母,在他们眼里,这完美的“政治演技”才是女王的“人性光辉”。……多么伟大的反讽!!!

  综上所述,《女王》无疑是一本电影的教科书。编剧的教科书、导演的教科书、表演的教科书、商业与艺术完美平衡的教科书;冷却之后深入解构敏感事件的教科书、尽可能客观地理解每种声音之后再去分析问题的教科书、国产古装大片的导演至少应该去电影院看两遍的教科书;……乃至民主政治的教科书。什么是好电影?这就是好电影!毕成功(blog)/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