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韩合作应有“三不原则”--从《迷路》谈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2日12:22 东方网-文汇报
最近几年,随着韩剧在中国的流行,中韩之间以各种合作方式拍摄的电视剧也日益增多——有根据韩剧故事改编的中国电视剧,也有邀请韩国演员参演的电视剧,还有韩国导演来执导的电视剧。但从已播出的情况看,虽然前期的宣传报道十分热闹,真正获得口碑的却是寥寥,大多反应平平。前不久播完的电视剧《烽火孤女》便是一例佐证,其收视率低迷不振,以致业内外已有“中韩合作乃票房毒药”之说。然而,在这样的“黯淡”背景下,正在上海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迷路》,同样也是由中韩联合制造,却获得了很好的收视率,成为了中韩合作的一个成功范例。如何让由韩国电视人参与制作的中国电视剧继续延续“韩流”神话,也是专家和观众关注的话题。 主导不能妄自菲薄 一些专家总结失败之作的经验时认为,在中韩合作拍摄中,中方没有很好地建立自己的主导地位,缺乏自信,妄自菲薄,盲目地对合作方听之任之,结果丧失自己的优势和创意,“唯韩是瞻”,未能形成真正的强强联手,优势互补。 在一些电视剧创作过程中,韩方的电视人一介入就咄咄逼人地要求修改中方提供的剧本,然后按照自己的习惯套路对剧本大动手术,自行其事地进行大规模“整容”,而中国的制作方明知这样的手术将会使原先较好的创意受到破坏,但却毫无原则地妥协。结果电视剧播出后收视率“走麦城”。失败的原因很简单,虽然中韩两国具有相似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道德评判、社会伦理乃至审美情趣、观赏习惯,但两国民众的生活状态还是有相当多的差异的。因此,既然是拍一部中国电视剧,还是要坚持说好“中国的故事”。有些情节或细节,发生在韩剧中,中国观众都会认可,如果把它平移到中国人的生活故事中,就变成了“东施效颦”,这股“韩味”非但不能吸引人,反而因为“不真实”而受到观众的批评。 《迷路》在拍摄之前,中方的合作者就明确要求拍成“中国作品”,要有中国的生活状态,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迷路》的创意是由中方提出的,剧本由韩国导演张龙禹和中国剧作家方方共同完成。而韩国导演张龙禹也早早就来到中国,与中方编剧共同探讨。有些戏的创作,双方争论得非常激烈,方方常常会告诉张龙禹,中国人不是这样说话的,中国人不会那样想问题的。拍完这部电视剧后,张龙禹由衷地说,如果按我们的想当然来拍中国电视剧,至少细节会很失真,那就没有中国味道,不是中国故事了。 国家一级编剧鲁书潮认为,之所以要进行中韩合作,根本目的是要汲取双方在电视剧创作方面各自的长处;韩剧在艺术处理上的细腻、灵活是个强项,但中国电视剧的开阔、深广是韩剧所不及的。因此,我们不能盲目追韩,而要坚守自信,注重发挥自己的长处,融合韩剧的成功因素,只有这种主导意识,才能使得我们可以真正打造中国本土化的作品,以原创的精神和面貌立足电视剧市场,并取得观众的信任。 演员不能唯人气至上 目前,中韩合作电视剧最大的一个亮点莫过于韩国演员的加盟了,我们看到,一方面,中方热衷于邀请当红的韩国明星来出演角色,另一方面,韩国明星趁热纷纷前来中国淘金。由于韩流在中国盛行,邀约当红韩星在中国电视剧中出演角色,以此来增强号召力,这本无可厚非,问题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被忘记了——并不是当红的明星就能胜任任何角色的;同样,对韩国明星来说,也存在认识误区,觉得到中国电视剧里扮演角色照样能驾轻就熟,其实,一样的道理——并不是所有的韩星都能在中国电视剧里找到合适自己的角色的。不讲道理,当然就行不通。几年前,安在旭如日中天的时候,被邀来主演电视剧《白领公寓》,结果,演技平平,很不到位,自己都觉着演得别扭,果然,电视剧播出后如同淹没在汪洋大海里。当《大长今》在中国热播后,《烽火孤女》也“唯名至上”地用重金聘请剧中的小长今担纲主演,事实已经证明,这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小长今”的天真活泼无法渗透到中国当年战火纷飞的严酷环境中。而《迷路》在选择韩国演员时,第一考虑的不是“人气”而是“合适”,用制片人的话说,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最需要考量的就是合适与否,再好的演员也不是能适合所有角色的;再则, 人气再高,但演技差强人意或者不合角色,那也是不能选用的,否则,只能是“票房毒药”。在《迷路》中担任男主角的李宗元在中国观众中知名度并不高,,但他的阅历、形象和气质却适合姜镇涛这个角色。从结果来看,李宗元现场控制力很强,表演也很到位,风格朴实,播出后得到了中国观众的认可,觉得他没有“韩味”。 据透露,剧中的韩国演员一开始站到镜头前时,连韩国导演张龙禹都大叫“不对”:眼神不对,手势不对,走路不对,于是调整进度,进行前期大量的训练。看来,韩星要到中国淘金,也必须要经过再一次的“专业”培训。正如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一位教授指出的,光靠所谓的“人气”,其实并不靠谱。 市场不能固守本土 如果问为什么要与韩国进行合作,大概不少制作人的回答是借助韩国明星的号召力。但这样的思路太过简单。其实,最近几年,韩剧的向外输出特别厉害,与其说韩星到中国来淘金,从更深的层面不如说也是韩流输出的一招。相对韩剧的大举“入侵”,中国的电视剧对韩国的输出却绝对呈“逆差”态势。要改变这种局面,就需要我们的制作人转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将简单的邀约韩国电视人加盟以增加自己生产的电视剧的“卖点”,上升到战略性的高度,即通过中韩合作,将中国电视剧打入韩国市场乃至世界市场。 从现有的情况看,中韩合作的电视剧很少在韩国和其他国家、地区播出,结果还是中国人自己跟自己在国内较劲。中韩合作的电视剧,应该在制作前就很清醒地意识到,之所以采取这种形式,就是不仅要借韩国的创作力,也要借韩国影视剧的影响力、发行力,将作品推向韩国,推向国际市场。应当将目标定位在“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性的话题”,以国际化的题材、国际化的合作向电视剧国际市场进军。《迷路》在制作前就有这样完整的策划,这部电视剧在中国开播之后,很快就会在韩国播出,东南亚一带的播映也已提上日程,欧美的发行也很顺利。 影视评论家萧萍博士指出,这样的操作,才是真正国际化的合作,才有其真正的价值,如果中韩合作电视剧仅仅停留在靠几个韩星增加亮点、卖点的层面,那太不值得,其高成本带来的不是在国际市场的高收益。如果还是固守本土,缺乏宽广的眼光和胸怀,那这样的中韩合作对中国电视剧走向世界没有什么帮助。苇杭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