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姜文《太阳照常升起》:还是叫它实验片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4日01:52  新闻晨报

  前几天,一个学生找我借安迪·沃霍的作品,说想了解一些有关实验电影的知识。我告诉她,去看《太阳照常升起》吧。它就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实验片。

  说它是实验片,并没有揶揄姜文老师的意思。我担保,它完全基于理性判断。就像我认为他选择拍这样的片子也是理性判断,而非失望的影迷所归咎的“糊涂”或者“疯了”。我们不要忘了这是一个无比强大的导演韬光养晦七载后的作品。我找不到他主观上草率自己的任何理由,而宁可相信从一开始,他就坚定了“不走寻常路”的坚强决心。

  影片从形式到内容,都充满了浓厚的实验色彩。四段式结构虽然并不新鲜,但其中涉及到的时空跨度和人物数目却非同小可。东西南北四个空间;1976、1958年两个时间;疯妈,小队长,唐老师,梁老师等一干人马……可谓天南海北,猴年马月,甲乙丙丁,全一股脑儿装在一个筐里。并且,姜文从一开始就放弃了用传统的线性叙述来描述这只“筐”,它既不是正叙,也不完全是倒叙,而将情节链故意弄得支离破碎,有逆向也有交叉,有铺垫也有断裂,有明喻也有隐喻,始终像一团乱麻,剪不断,理还乱。

  另外,在人物设置上也几乎看不到什么主次之分,所有的人物用笔都很均匀,不再有“马小军”、“米兰”或者“马大三”般的光彩。大多演员的表演乏善可陈。尤其周韵,她开口说话和奔跑的神态和样子,让我们一致惊呼“小燕子”!所有的这些情节和人物,也看不到一点时代气息。姜文存心将这个故事弄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真空,怎么看也不像个电影,而更像学戏剧的导演在舞台上进行的戏剧片段汇演。

  镜头语言上,姜文仿佛也故意在打破禁忌。那些莫名其妙的叠化,突兀的大特写,频频的镜头切换,用的惊心动魄,极尽堆砌渲染之能事,矫情而幼稚。还有久石让(听歌)的音乐,好听是好听,总觉得是另外一层皮毛,跟电影这个身子搭不上调。

  这样的一部片子,你可以说它是惊悚片,也可以说是情色片,喜剧片,悬疑片,伦理片,风光片。甚至,哪怕说它是一部励志片好像也没什么不妥。在风格上,我们明显能从那些蓄意的悬疑碎片以及酒神式狂欢的场景里,看到大卫林奇、费里尼或者库斯图里卡的影子。只是,瞅着谁都像,唯独不像姜文自己。对于这样的一部片子,如果我们不想自寻烦恼的话,还是叫它实验片吧。

  焦雄屏说:这部电影有非常多解密的快感,几乎像《达·芬奇密码》(blog)般繁复,一旦找到关键,就觉得此片非常清晰和令人震惊。但是,别忘了,观众花钱来影院并没有破译密码的义务。毕竟,看电影不是解密码,不是猜谜语,不是玩智力游戏,不是炼仙丹,它无需另学一套隐晦的语言,或者掌握复杂的公式,背诵深奥的秘方,锤炼高深的思维。唯一需要的,就是你坐在影院里,当灯光暗下来,将自己交给银幕上的声光色影,然后再感受它传递过来的感官或思想的快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姜文口口声声所说的那个“好看”的《太阳》并没有升起。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