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深圳商报:探讨一下中国作家电影出路何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2日10:02  深圳商报

  刘醒龙(blog)、陈墨等作家学者座谈电影和文学

  中国当代电影可以说是踩着文学的肩膀成长起来的。看一看历届金鸡奖百花奖获奖影片和那些成就卓著的电影导演,就知道文学对电影的影响有多大。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但中国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被悉数搬上银幕,一些现当代作家的作品也成为电影改编的主要对象,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电影实际上绝大部分都是改编自文学作品。年轻的电影与古老的文学之间到底关系如何?9月28日下午,在知名作家刘醒龙和电影评论家陈墨来深主讲市民文化大讲堂之际,深圳市作家协会(blog)和深圳大学文学院邀请他们同部分学者及爱好者对此进行了座谈,主题是《文学转换电影的拓展和丢失》,同时兼及中国作家电影的出路。

  陈墨不认同张艺谋的改编

  最令张艺谋绽放异彩的电影还是《红高粱》和《菊豆》,那是两部最适合用他所擅长的“个人形式主义”去演绎的电影。由于“张艺谋电影”在世界影坛具有其独特意义和象征性,他也确实相应地捧红了一批作家,其中包括余华(blog)、莫言、刘恒、苏童等中国文坛的中流砥柱。不过,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电影评论家陈墨却认为,总体说来,张艺谋的改编作品与原作相比都丧失了很多东西,而流于为人所诟病的形式主义。其实,电影与文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小说家只考虑自己的感情表达,但电影要琢磨大众的需要。电影界认为海岩(blog)是作家,但文学圈(blog)的人可能不这么看。陈墨认为,电影导演要多读书,而中国作家的电影之路很难走。

  文学依赖影视找回辉煌

  20世纪末以来,我们越来越感受到文学与电影关系的天平已开始发生明显的倾斜。在影像文化迅速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日渐丰富的今天,无论是当代文学还是古典名著,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唤起人们的种种热情,人们更热衷于影像世界所提供的丰富、形象和生动的视听效果。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语境反倒让文学与电影出现了另一种层面上的互动——昔日高高在上的文学不仅可以借助电影、电视等新的传播手段重新获得“轰动效应”,而且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依赖电影、电视找回曾经的辉煌。电影与文学变成了什么关系?湖北作家协会副主席、《芳草》文学杂志社总编辑刘醒龙认为,简而言之就是卖版的关系。他几乎不看自己作品被改编后的电视剧,理由是“反胃”。他说,作家可以不看电影,因为写作可以完全是个人性质的。不过拍电影不一样,导演、编剧、舞美必须合作,因此导演要有很好的文学素养。在这方面,法国电影可以说是个楷模。

  电影和文学有时泾渭分明

  电影与文学的这种关系是互动的,许多文学作品就是因为借助了电影媒介的强大影响力而迎来了第二春。最明显也是最成功的例子就是小说《飘》与电影《乱世佳人》的关系,小说《飘》的畅销,当然不能否认《乱世佳人》一再公映所带来的效应。深圳大学文学院副院长相南翔教授认为,电影和文学有时是泾渭分明的。比如海岩的所谓小说本来就是电影的初稿,同文学关系不大;而有些知名作家可能根本不看电影。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汤奇云表示,为什么很多大学生爱看电影,往往看了电影再找相关小说看?他观察后发现了一个模式,就是电影作为视觉艺术,要充分考虑视觉化、镜头化,电影的叙事结构非常紧密、稳定,这使得许多学生看电影时欲罢不能;而小说的结构则有多种可能,因此电影对文学的冲击非常大。本报记者王光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