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深圳商报:董卿在替谁埋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0日10:14  深圳商报

  主持人又出错了,这次是央视的当家花旦董卿(blog)。按说这不是主持人第一次出错。朱军错过,李咏(blog)错过,张泽群也错过。主持人在节目的直播现场有口误,几乎等同于出版界宽慰自己的“无错不成书”。按说是一个可以理解的行为,但是为什么每次央视主持人一出错就会掀起轩然大波,引发下课的呼声呢?为什么观众对央视的主持人就格外严格,不依不饶呢?

  记得看过梁冬第一次播新闻。他代班陈鲁豫的《凤凰早班车》,一路播得磕磕绊绊,上气不接下气。看得你挺不舒服,可到最后听他说:“欢迎大家收看《凤凰早班车》。第一次主持这个节目,我紧张,您肯定也挺紧张的,咱们明天见。”我突然放松了,一下乐了。更意外的是,我转身离开的时候又听到梁冬的声音:“不好意思,这里还有两条新闻。”接着开播。我先是愣了一下,接着就彻底乐翻了。后来看到一篇采访梁冬的报道,梁冬说当时主编冲进来告诉他,节目还有3分钟才结束,他还差两条新闻没有播出。于是他又回到镜头前:那可是直播呀!结果怎么样?好多观众因此而喜欢上了梁冬。因为他们透过镜头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刚刚起步的主持人。

  梁冬现在是金盆洗手了,但是凤凰卫视的风格却一以贯之。如果要挑主持人的错,我觉得最好的目标应该是凤凰卫视,别的不说,你每天听听杨锦麟这个老报人读报,发音根本别想按标准来,就算你想找错别字估计也不太难。但奇怪的是不仅没人要求杨锦麟下课,而且还有无数的粉丝天天守着电视定时收看。

  同样是电视台,同样做主持人,差别怎么会这么大呢?观众为什么宽严有别呢?

  那些埋怨主持人出错的观众如果耐心体察一下,就会发现其实主持人在央视是很少有机会出错的。这是董卿的同行旅游卫视主持人宏亮在博客里透露的。他说,董卿这件事情不能说是董卿的失误,主持人往往成为电视错误结果的替罪羊。董卿按照“最终稿”来读也是她尽职尽责的表现,“那些话都是被若干人等层层讨论、反复修正过不知道多少次的文稿,主持人和导演、导播手里一定都是同样的流程,主持人肯定会按照这个单子来读”。

  按宏亮的话来讲,董卿这次错不在她本人,因为她是照层层审核好的单来读,如果出了错也是电视台的错。打个比方,都是卖剪刀的,央视开的是王家铺子,主持人一向根正苗红,几乎都是科班出身,首先就是来路正,在学校经过规范地打磨,形成了一定的模式。从学校这个小模子出炉后,有幸被倒进央视的这个大模子里,仍然得经历一次脱胎换骨的重铸。主持人一旦被打磨成型,隆重推出,那几乎是找不到什么明显个性的完美人物,从才艺到形象从学识到亲和力几乎是数一数二的。观众是顺着电视台的这种“绝无瑕疵,如假包换”的有形无形的吆喝,抬高了对主持人的要求。以为他们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反应敏捷,不可能犯错。这样的完美形象一旦犯错,等于打翻了观众既成标准,观众失望之余,发出“下课”的怒吼好像也并不过分。

  凤凰卫视的主持人来路相对就杂一些,下过乡的插过队的,干过报纸的,只要有真才实学,就可以支张桌子开张营业。他们可能没有受过正规的影视传播教育,主持人在他们那里的门坎降低了,发音、形象几乎都退居二线了,所以初看老杨读报的人,听着他带着闽南口音的极不标准的普通话,好多人都被吓了一跳。

  各个台吆喝的东西不同,观众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需求。就像不会有人挑剔老杨的错误一样,假设董卿在凤凰卫视,我估计,第一观众的反应不会如此强烈;第二,就算犯了错,如果当下意识到的话,估计董卿也会更改过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在央视呆着,董卿就算意识到错了,估计也只能死扛着,因为台风如此,怎敢逆风而行?

  君不见朱军访问毛新宇,称人家的父亲为“家父”,引起观众讨伐,结果节目组居然力挺,说是为了拉近与嘉宾的距离。这种挺着脖子死不认错的精神就是央视打造完美主持人的一个典型事例。

  主持人不能出错,错了就是节目组的错,再追究下去就是电视台的错,所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急中生智是主持人的硬功夫。但是到了央视主持人那里,却成了他们的死穴。而董卿只不过是当下被点中死穴的一个,为央视的完美计划买了一次单,但用不着为此难过,因为她绝不会是最后买单的那个。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