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新京报:七年磨剑为自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0日10:45 新京报
作者:胡续冬(blog) 今年还没有哪部电影能够像《太阳照常升起》一样,在我周围的朋友中引起这么大的争论。虽然大部分友人看完之后都会迫不及待地表达出极端失望甚至反感的情绪,但还是有一小部分朋友会以一种异常激烈的方式强调他们对该片的肯定态度。不过,大家都是在有理有据地捍卫自己的观影个性和甄别原则。这说明,《太阳照常升起》比起全面侵扰电影生态的中国式大片来,它至少唤起了一种在中国较为难得的、围绕“什么是好电影”而展开的正常而理性的讨论,一部影片能够延伸出这样的后续环节,没有功劳也算有苦劳了。 我个人非常不喜欢《太阳照常升起》。当然,不能不说,即使我等普通观众无法从媒体强加给我们的诸如“七年磨一剑”之类的措辞里琢磨出其中到底有多少浮夸的成分,我们也能从影像中看出姜文的确在构图、剪辑、音效等方面磨出了不少锋利,还能够看出,他的磨剑石之一,是以库斯图里卡为代表的东欧、南欧具有浓郁的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影像范本。但非常令人不解的是,整部影片就好像是姜文拿着他辛辛苦苦磨好的影像之剑往他自己身上乱砍一气。 很难想像述平和过士行在把叶弥的小说改编完之后的原稿是什么样子,在我的印象中,这两个人应该不至于把一个剧本弄得这样不伦不类。没错,这不是一部写实类的影片,但即使是纯超现实类的影片,剧本也要提供一个可以让镜像语言不断生发出有层次的快感的叙述空间。而在《太阳照常升起》里面,本来一个很有快感的故事雏形(比方说第一个段落,可以让人联想到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不知哪股或者哪几股劲用力过猛,最后落得个要荒诞没荒诞、要悲凉没悲凉、要抓狂没抓狂、要历史没历史、但却又什么都有那么一丁点以至于可以让周星驰风格紧邻库斯图里卡和毛时代宏大情结的尴尬地步。 我一直非常期待中国出现一个真正能够驾驭超现实主义影像语言的导演,因为中国的很多导演要么陷入到神神道道的虚妄之中,要么死打凝重现实的擦边球,很少有人能够从本土化的现实经验中提炼超现实主义的想象力和表达快感,而中国的古怪的现实,恰恰又是比库斯图里卡的前南斯拉夫、扬·斯凡克梅耶的捷克和巴克迪亚·库唐纳扎洛伍夫的塔吉克斯坦更值得大展乖戾的超现实主义影像诗学的气场。但姜文的尝试在我看来几乎是彻底的失败。它再次验证了我的一个判断:中国的导演极度不擅长处理癫狂和谵妄,处理癫狂和谵妄要求导演拥有比处理传统叙事还要清晰无数倍的头脑,而很多中国的导演在面对癫狂和谵妄题材的时候首先自己就陷入了癫狂和谵妄的状态。 值得引起关注的是,为什么中国电影人都一窝蜂似的让久石让(听歌)、川井宪次等日系电影配乐大拿来给自己的片子做音乐?就算他们的音乐和电影能够靠上谱,在所有片子都传来久石大叔、川井阿姨的乐声的情况下,俺们的耳朵难道不会有审美疲劳吗?更何况,这些日系音乐大拿,尤其是久石让,为中国电影制作的音乐往往出现和影像构不成张力的情况。《太阳照常升起》就是如此,除了首尾两段满足了我个人的“西嘎纳西嘎情结”的慢版新疆谣曲“吉尔拉”之外,中间的很多配乐片段都和影像中的情境发生了冲撞。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