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新华网:有感于“去香港看电影”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6日10:07 新华网
作者:梅广 “去香港看电影”——这是在10月14日《深圳商报》上看到的一则新闻标题。尽管整个一条新闻都是在介绍影片,并无其他内容,但标题本身这寥寥数字,已足以令人产生片刻遐想。 从地理位置上讲,今天的深圳与10年前的深圳没有任何不同,它与香港也只是一河相隔。但10年前的深圳人,有几个能说去香港看电影?恐怕大多数人连想都不敢想。一座罗湖桥,几多辛酸史!自1898年清政府被迫签定丧权辱国的“拓展香港界址专条”以来,短短几十米的罗湖桥,成了内地与香港两地之间无法逾越的天堑鸿沟,它历览腥风泪雨,目睹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旷世未闻的奇耻大辱!深圳人想去香港看电影?搁在10年前,不啻于痴人说梦! 国家统一,民族富强,这是大国崛起的不二选择。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以政治家的智慧和胆略,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为香港的回归开辟了切实可行的道路。1997年,香港实现平稳过渡,顺利交接,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两年后,澳门也顺利回归。至此,中华民族一雪外耻,百年梦圆。 香港回归十年来,社会各界人士在爱国爱港的旗帜下,精诚团结,求同存异,和衷共济,充分发挥各阶层之智慧,凝聚全社会之力量,使香港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今天的香港,“股照炒,马照跑,舞照跳”,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的地位不断提升,在世界风云变幻中,依旧是一座充满无限活力的东方大都市。同时,繁荣的香港与崛起的内地已经形成了优势互补的格局,香港既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桥头堡”,也是内地企业走出去的“试验田”,扮演着市场经济“晴雨表”及“风向标”的角色,在中国经济发展大局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天的罗湖桥,也势必要成为了内地与香港紧密联系的纽带。现在,既有越来越多的香港人进入深圳,并通过深圳进一步深入,在内地开疆拓土,发展事业,将深圳当成了香港的“后花园”;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深圳人,内地人,把眼光投向了香港,将香港视为旅游观光、工作学习的首选地。有资料显示,2006年,到香港的内地游客达到了创记录的1360万人次,业已牢牢占据访港游客的半壁江山。而随着内地开通“港澳自由行”的城市不断增加,必将有更多的内地人造访香港。 一个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的活力香港,是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期盼。而香港,作为中国向世界展示的一张国际名片,也必将以她靓丽的身姿,招徕更多内地人的目光。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去香港看电影,深圳人不过是得近水楼台之先,对更多的内地人而言,去香港旅游,购物,观光,甚或看电影,只要个人经济条件容许,来去自如,已经不存在身份障碍。可以说,这也正是我们从“去香港看电影”这句看似不经意的话语中,应该品味出来的切实意味。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