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评论:从“双黄蛋”盛产看金鸡奖疲态尽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3日14:23  沈阳日报

  10月23日,第十六届金鸡电影节将在美丽的苏州盛装开幕。作为中国电影界专业性评选的最高奖,26岁的“金鸡”在破晓啼鸣前,却早已暴露出再下“双黄蛋”的痕迹。

  之前公布的提名名单,12位演员争夺最佳男女主角,成为历史之最。再细想每个演员的身家背景,不是刚拿华表奖,就是电影节花重金聘请的形象大使。奖项面前,要商业还是重艺术?讲演技还是搞平均?10月22日,在“金鸡”报晓前夕,记者替它“问诊”,发现“双黄蛋”屡下不止的背后,金鸡奖已疲态尽显。

  现象:金鸡奖已成“超生游击队”

  1981年5月,首届金鸡奖诞生,可惜这个以金鸡啼鸣激励电影工作者闻鸡起舞的电影奖项,从第一届起就有产“双黄蛋”的“光荣传统”,举行到第八届时还产生了“三黄蛋”的闹剧。

  记者花费半天的时间查阅历届金鸡奖的获奖名单,发现“金鸡”几乎没有过“独生子”。获得第一届最佳故事片奖的佳作并列《天云山传奇》和《巴山夜雨》,第三届同样是两部最佳《人到中年》、《骆驼祥子》。影片难分仲伯,演员也是牵手领奖,潘虹斯琴高娃、郑振瑶和章子怡陶红(blog)倪萍、董行佶和杨在葆、黄建新和杨亚洲、林连昆和孙淳、乌兰塔娜和徐静蕾(听歌,blog),从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到最佳导演,“双黄蛋”几乎涵盖了所有重量级奖项。加之金鸡奖游遍桂林、广州、长沙、昆明、佛山、重庆、沈阳、银川、三亚……如此算来,可谓十足的“电影奖项超生游击队”。

  成因:电影业痼疾下的调和之举

  奖项不并列“百花”不开,不是“双黄蛋”“金鸡”不叫,听似电影圈内的一句玩笑话,却折射出电影人对国内电影节的不满情绪,著名编剧王兴东就曾愤然对金鸡奖“开炮”:“奖项并列是对民主的一种亵渎,金鸡节已经成了养鸡场……”

  在饱受抨击的形势下,金鸡奖诞生“双黄蛋”的习惯却始终没有变化,有人分析这背后的原因与评委人数的偶数有关,在抽选过程中,会不可预测地遇到专家与参评者重叠或有关联的情况,使得票数相同。而实际上,人们往往忽略一点,在中国影坛,没有哪种现象比电影评奖更能暴露电影业在繁荣背后的种种痼疾。入围名单的陌生,折射出一年生产的200余部影片仅有十分之一能够正式上映的无奈现实;获奖名单的可笑,是左右电影发展的多股势力相互制衡的产物;那些不公开的评选程序和投票结果,也不过是中国电影业诸多陈旧潜规则的冰山一角。

  呼唤:科学的评选制度重拾公信力

  电影金鸡奖设置的本意是从专业角度表彰创作业绩,这个创意在上世纪80年代初颇具前瞻性,在后来的大约10年间,树立了专业化的权威地位。只是近年来显出老态龙钟,大有变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趋势。

  其实对于如今的金鸡奖来说,丢掉的不只是大牌明星的关注,更是公信力的缺失,如果想继续保持最初的权威性,专业性和公正性必须成为前提。想做到这点,评奖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只有确保让学有专长的专业人士参与评选各专业奖项,对于参加金鸡奖评选的影片确立“专业标准第一”的原则,不搞最佳影片与单奖项的平衡,增加每个单项奖参与的评委人数,避免串通意见,恢复原有的专业奖职能,金鸡奖才可能彰显出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本报记者 唐晓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