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毕的个人评分:A+
首先强烈鄙视北京UME华星国际影城还没放完片尾字幕就拉幕关机的恶劣行径!我看的是10月23日晚10点半4号厅的场次——纵然是全天最后一回放映,这种不尊重观众也不尊重电影本身的糟糕做法仍应被严厉指责,何况这已不是我在该影院初次遭遇——今天终于忍无可忍,提出来跟各位读者朋友交流一下。
言归正传,若用“神奇得像被施了魔法”来赞美动画电影,个人而言二十年间西洋东洋也就仅有《美女与野兽》(1991年,央视最近在播)、《千与千寻的神隐》(2001)可以胜任。其他,《狮子王》、《超人总动员》、《美丽城市三重奏》、《萤火虫之墓》、《听见涛声》、《幽灵公主》、《千年女优》等尽管各有各的好,但都是A,达不到A+。今日有幸观赏《料理鼠王》(Ratatouille),久违地再次被施魔法!想必当下我敲键盘时激动到发抖的兴奋,与《料理》中彼德·奥图爷爷配音的美食家写评论的状态相似吧?
妄想成为主厨的天真老鼠与毫无料理才华的半熟青年搭档,追寻遥不可及的厨师梦,如此不现实的故事被拍成动画几乎是其唯一出路。偏偏皮克斯(PIXAR,俗称“跳跳灯”)最牛的地方正在于此:以导演布拉德·伯德(Brad Bird)为首,制作小组坚定不移地笃信这出荒诞得明明一目了然的“不现实”,并凭借非凡手腕让强烈的现实感伴随着故事行进而在虚拟的CG世界里无限扩张。等无分大人小孩的观众向《料理鼠王》集体“缴械”,再回头翻阅我们被“催眠”的过程,……不可思议。
首先来看伯德导演冒了多大的险:一、以堪称“脏的象征”的老鼠为主角(当然包含致敬东家迪斯尼的卡通经典“米老鼠”之意);二、用第一印象“不卫生”的暗蓝为主角的毛色;三、在老鼠外形保持“过街人人喊打”的基础上,拒绝让它通过“语言”与人类交流;四、将彻头彻尾的“美国梦”放诸巴黎,并以逼真的“法式英语”武装全剧。……无论从“在虚拟世界讲故事”的角度抑或市场发行的角度,上述四个环节均堪称致命。
不可否认,在不以人类社会为主战场的戏份里,拟人化的老鼠社会、臆想中的名厨幽灵、肢体层面的人鼠交流,纷纷书写着不为人知的鼠世界的“童话”。不过,一旦踏入人的地盘,杀戮(灭鼠!)、守旧、挑剔、贪婪、阴谋摩肩接踵,即便幽闭如厨房、祥和如餐厅,一切照旧。好奇的我们反倒忍不住一窥究竟:皮克斯在努力“作茧自缚”之后如何羽化成蝶?结局,独孤求败的王者显然是故意将自己置之死地,再力图后生。
了不起!实践证明:在诸多苛刻基础上构建的现实感更具说服力、也更呼应“自己的人生由你自己选择”的主题,引用关键台词即:“人人都能当大厨”。注意是“人人”!伯德导演始终死守着“老鼠是老鼠,成不了人”的原则,于是再怎么编故事都不与“现实感”正面抵触。与其同时,将“偷窃”的罪恶感、为“事业”而忽略亲情的罪恶感等诸多“人性”因素潜移默化地加载在老鼠主角身上——让人类主角因“贪天之功”而负罪固然容易——狡猾吧?到头来环境越现实,赋予老鼠的“人性”就越能显灵,用高调的现实感作掩护,完美偷换了兽性与人性的概念。
未曾察觉的我们乐呵呵又傻呵呵地钻进这个加强版“底层小人物励志上进”的老套无法自拔,不知不觉被人翻弄于掌心,……如何?“输”得心服口服吧。至于纵横捭阖的运镜(人鼠两极的视野切换、风驰电掣的街头追逐)、精益求精的映像(华丽到滴涎的美味佳肴、炫技到感人的水火蒸汽)、无微不至的细节(无意瞥见的吻戏与后文呼应、“棺材型”宅邸俯瞰图)、恰到好处的配乐——想必无数朋友或同行都赞过,根本不缺我一个再说好。“枪击”、“追车”、“越狱”、“接吻”甚至荤笑话(用手比划“小师父”,不纯洁到小生这个程度便属荤食),掐指一算,好莱坞大片该出现的,本作应有尽有。
结尾处,当“人人都能当大厨”(“人人”翻译成“谁”似乎更好?)的扣题句子被有感而发的主人公再度诠释时,进化为“最终的大厨可以是来自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女配角仅仅打破“男权厨房”概念的反传统,被小老鼠彻底粉碎“人类厨房”概念的超级反传统以几何倍数升华!跌宕起伏的圆梦之旅曲终人散时,现实味十足的点睛之笔竟携来一丝苦涩味道,这是多少天才倾注想象力乃至元神才换来的绝妙境界。本以为今敏是“下一任宫崎骏”(看过《红辣椒》惊觉他是玄学派!),岂料更有希望的人选来自大洋彼岸的皮克斯:感谢布拉德·伯德导演(他的《超人总动员》已初露端倪),脱帽致敬!!!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