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张阿牧:这个时代不会再有张亚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5日16:58  南都周刊

  “每个人都不能单独拎出来,独立于那个时代、那时代周围的人。”这句出自张亚东(听歌,blog)的话,用来形容beatles和王菲(听歌)都很合适,用来形容张亚东自己,也很合适。

  如果把张亚东作为一个幕后人物所取得的成功作为一个特例来分析,会发现这其中除了他的音乐天分、对技术的痴迷之外,我还很愿意相信,他的“以不变应万变”的处世哲学也在当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在张亚东之前,北京的音乐圈里关于流行和摇滚的圈子划分得十分清楚,哪些人是给摇滚乐队做制作的(乐队们通常自己编曲,只有录音师和混音师),哪些是给流行音乐做制作的,双方基本上没什么往来,虽然音乐圈内的“阶级斗争”并不是很明显,但无论是搞流行的还是搞摇滚的,阶级意识却相当清晰。

  相比之下,更痴迷于音乐或技术本身的张亚东,则渐渐打破了这种格局,他会去做张蔷,也会做地下婴儿(听歌)和瘦人。使两个圈子里的人和资源慢慢地开始接触、融合。就音乐本身来讲,张亚东也在这种对不同风格的制作尝试中,给流行乐和摇滚乐的制作都带来了一些属于对方的新的东西。这在王菲的《浮躁》、《寓言》及陈琳(听歌)的《爱就爱了》等几张唱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内地唱片业的制作人概念一直以来都不太清晰。如果按照一个成熟唱片工业体系下的优秀制作人标准来看,张亚东的成功之中,表现得更多的是相辅相成,他不像李宗盛(听歌,blog),能去选择并成功地将一些有潜质的新人推成明星。从对一个新人或歌手的整体音乐概念的把握中,张亚东一直没能获得更多的施展空间。早期,作为一个职业制作人有的只是制作合约,成为太麦的制作总监后,他也只能以公司的发展来为李宇春(听歌,blog)和她的玉米们制作唱片。

  说张亚东具有“点石成金”的能力并不合适,或者说至少得有一个“石头”可点。与王菲合作的时候,王菲在华语歌坛的地位已经稳固。而与许巍(听歌)的《在别处》和朴树(听歌)的《我去2000年》合作时,虽然两个人都是新人,也都是首张专辑,但是内地歌坛20年最优秀创作歌手两只手就能数清,这两个人也肯定能分去两根手指头。一个制作人只有在碰到一个靠谱的歌手,和一些靠谱的作品时,才能显示出“金牌”的成色。反之,则是一场灾难,像侯牧人之于张楚(听歌)自己后来一直不愿提及的首张专辑《将将将》。

  所以,如果就这么把张亚东单拎出来,他个人的特点和张力,除了取一个像《张亚东:漂泊的中国青春》那样带着理想主义色彩和人文情怀的标题之外,他最鲜明的特点和成绩是什么?而在那个过去得还不太远的时代中,他注定要与那些载入内地音乐史的唱片之间发生关系。张阿牧/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