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新京报:当“师奶”成为一种价值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2日09:49 新京报
作者:林奕华 半个世纪的师奶文化 不管你是男人女人,当有人把你叫做“师奶”时,你会反感吗? 会的话,是因为“师奶”从来不是赞美。一个女人自称师奶代表她有些无奈地接受自己,但在把一个女人叫做“师奶”之前,你便要对她的心理状况有些了解:她有否有足够的自信,连被定型为少见世面、眼光浅窄、声大夹恶、斤斤计较、爱讲是非或品位俗气恶劣———都不介意?但,没有丈夫便不能叫做“师奶”。再小女人的女人也不介意自己是“师奶”,皆因她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大叫一声:“老公!” 当然,有老公还不是令女人不介意被叫做“师奶”的全部理由,一个可以给她权力的“家庭”才是。不只是每餐吃什么由她决定,更高层次如子女的学业与前程,丈夫的人际关系都可以是“师奶们”的权力范围。而“师奶”跟“不是师奶”的分别正是在于,“师奶”还是有着特定一套的人生观。任何觉得需要拥有世界观的人,都是因为自觉渺小。这份自觉性将推动他去开拓更广阔的天地。 “师奶”却一开始便被灌输了必须忘记和放弃自己的观念。这要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候没有人会把师奶听作是贬低身份的称呼,因为“她”就是让丈夫安心出外工作而留在家里打点一切的女性。在那手停口停的年代,“师奶”的世界观便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成型:没有事情比温饱和安定重要,所以做人态度必须务实,当“师奶”教育下一代时,对儿子会说赚钱最紧要,对女儿说如何找老公。 “师奶”少不了把对下一代的期望当成是心理补偿。也就是说,子女们将拥有她们没有选择的机会。矛盾的是,“师奶”又会要求子女们不要按照兴趣、性格为前途作出个人选择。本来她们可以跟随时代的步伐和子女一同进步,但“师奶”会在被要求更新价值观时告诉你———可能也是告诉自己———“太深奥了!听不明白!为什么要讲这么深的东西?欺负我读的书少?”———自卑,如是成为“师奶”拒绝接受新事物的抗体。 师奶已成市场战场 生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民风仍然纯朴的社会里,师奶们还不用面对身份、地位焦虑的冲击,但在崇尚物质的今日,她再不能像以往般缺乏比较的条件。男人爱炫耀是要别人尊重他的权力,“师奶”的爱面子,则是来自怕被别人看穿她没有价值。“师奶”的空虚如是造就了传媒的乘虚而入。大量提供给她们明星艺人的蜚短流长仿佛真的增加了她们的优越感和自信心。但难道“师奶”之间就不能有更深入的话题了吗?她们就真的只能在物质世界听随广告和传媒呼唤,不能有更高追求,更灵性的精神生活———除了参加瑜伽班? 上述问号其实全部和“师奶”的自觉性有关。惟是媒体看中的不是“师奶”的进步空间,却是她们的心理弱点。各式小报周刊以外,还有电子传媒。五六十年代和眼下的最大差别,是电子传媒打开了强烈涡轮来制造“师奶”、生产“师奶”。原因是,“师奶”比以前更有钱,已经不只限于低下层的已婚妇女,“她”的涵意已伸延到有着中产背景,但更认同传统师奶观念的未婚女性,甚至男性。简单一句,“师奶”已经成为商场、市场、战场。 低眉文化当道师奶之城 比如,刚刚度过40年台庆的TVB,它可以在一个晚上连续播上《同事三分亲》、《师奶兵团》和《溏心风暴》三出“师奶剧”,甚至,整个无线的节目设计,绝大部分是以“师奶”为目标观众,造成类型乍看有很多种,但切入角度却万变不离其宗:假设这社会的人都是怕蚀底的,没有更高理想的,和没有真正主体的。迎合“师奶”口味的手法也是换汤不换药———既然明白没有真正主体的人必然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便不敢冒险、创新、求变,无线继续以抄袭、模仿别人或自己(《师奶兵团》和《窈窕熟女》均是抄《绝望的主妇》)来滥竽充数,也一样有二百万至三百万香港人支持,证明观众要看的其实不是创意,而是自己的价值观被放大,被接受和被肯定。 “‘师奶’是最伟大的职业!全天候24小时……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原来只有师奶。”在TVB周刊里的这段文字,是在宣传《师奶兵团》之余,也给认同自己伟大的“师奶”们立下牌坊。换个角度看,就是借歌功颂德来荣耀师奶的身份,却不去反思师奶的心态;借荣耀来剥削师奶对自己的幻想,而不是借助辩证幻想来帮师奶增加面对现实时所需要的力量。《绝望的主妇》和《师奶兵团》水平上的相去甚远的确在于“文化差异”,但理由不是无线监制所解释的中国人不是美国人,而是TVB的模仿一直存有选择性,那便是把一切highbrow(高眉文化)、middlebrow(中眉文化)都矮化成lowbrow(低眉文化)。 低眉文化之所以叫低眉,便是在本质上属于反智,逃避主义,所以大众化。低眉文化当然也有良币劣币之分,好的低眉文化能做到扛着低等反低等,既反抗精英,也反抗平庸;既反抗扮嘢(假装高深),也反抗无知。但TVB的节目路向却刚刚相反,由戏剧的假扮低下阶层其实很“中产”(《师奶兵团》里的师奶与天水围师奶相去甚远),以致强装“高级”其实很草根(《志云饭局》和一切豪门剧集),均反映着这家电视机构拒绝看清现实,因而永远落在美国、英国、日本等电视文化十分发达的国家后面。 可悲的是,香港不止一家电视台是这样,导致“师奶”既是每个人不愿往身上贴的标签,骨子里却是……很多人连自己是百分百师奶都不知道。“师奶”不只活在菜市场和电视剧里,“她”绝对不是一种身份,她是价值观,所以大学生、中学生、教授都可以很“师奶”,乃至“师奶”当道,沦陷为一个“师奶”之城。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