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王宝强:他身上有我们每个人的影子(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4日11:55  新世纪周刊
王宝强:他身上有我们每个人的影子(附图)

王宝强

  特约记者/余楠

  自卑,依赖,这是许三多具有、我们人人都有的;但是执著、不放弃,是许三多有,而我们缺少的

  王宝强(blog)今年23岁,很多艺术院校专业出身的孩子在这个年纪刚出校门,可这个从河北邢台南河县农村走出的孩子已经先后出演过好几个广受欢迎的影视角色:《天下无贼》里的傻根,《暗算》里的阿炳,这一次《士兵突击》(blog)里的许三多。做演员是他8岁时就有的梦想,到目前为止,他所扮演的这些角色跟他本人有一点非常相似——他们都有点一根筋,认定的事情很难改变。在即将上映的冯小刚作品《集结号》中,王宝强也饰演了一位士兵。

  康洪雷:

  如果没有他们,生活将会怎样

  特约记者/余楠

  《士兵突击》中的士兵有一种优秀的气质,这恰恰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所具备的,在娱乐至死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这种气质

  《士兵突击》这个戏现在有很多人非常喜欢,你知道吗?

  知道,我有空也上网,去贴吧,网友们谈论得很热烈,我的博客上都是他们的留言。我刚拿了新浪网的一个奖,第二季优秀电视剧最佳男演员,这个奖完全是由网友投票产生的,结果完全以票数取胜,我比第二名高出很多票呢。

  你知道你具体的票数吗?

  不知道,我就知道很多人都在看。我们村里的人,全都看了。我们家乡的县长专门打电话给我,说要给我庆功。我在云南这边拍戏,当地人看见我,都喊我许三多。

  他们有没有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喜欢许三多?

  我看网友们在博客上的留言,还有身边也有人说,都说许三多的经历非常鼓舞人,很多人都说这个戏很励志。可能许三多能给人很多力量吧。很多从许三多嘴里说出来的话,都很朴实,却很深刻。他身上有我们每个人的影子,他的那些性格,自卑啊,依赖啊,我们身上都有。许三多在五班那样一个地方,还坚持每天出操;连队都解散了,他还打开水做卫生;就剩他一个人看守营房,他吃饭前还站队,跟兄弟连队拉歌。很简单的事情不是谁都能做好,很难,许三多做得很好。我们不希望自己是许三多,但是他做成了我们都想做的事情。

  许三多这个形象跟你以前的角色完全不一样,又让我们觉得眼前一亮。

  其实这次是我最本色的演出,我跟很多人说,王宝强就是许三多。我以前也是这样,木了吧唧的,特别木,嘴笨,不会说话。

  你的经历跟许三多的确有相似之处。

  是的,我是河北邢台的一个农村孩子,家里有一哥一姐,我正好也是老三。8岁那年,我看了一部电影,就是《少林寺》,我就特别想演电影。我以为去了少林寺就能演电影,然后我就跟家里闹,非要去少林寺。家里后来没办法,就让我去了,我学了6年。后来我知道要当演员必须去北京,我就来了北京。一边做民工,一边跑群众演员。

  北漂那段时间,应该是到现在最艰苦的一段日子吧?

  对。那个时候我们就在北影厂门口,跑群众演员,经常一天没有活,所以没有办法,我去工地跟老乡一起帮小工,挣个饭钱。那个时候我住在北沙滩,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我又是在北影厂门口一天没有接到活,一天没有吃东西,晚上回来,两毛钱一个的馒头,我用身上的一块钱买了五个,一口气全吃了,喝了一杯水,肚子胀得太难受了。

  你那时还是个孩子,吃了这么多馒头不能喝太多水。就算这样艰难,你也没有放弃演电影的愿望?

  是的,接不到戏的时候我就去工地帮忙。有一天我们工地上来了几个人,拿着个DV不停地拍,后来就有导演找我,就是李杨,拍了《盲井》。冯小刚导演就是看了这个片子然后找我演了傻根。

  现在农村孩子要不上学读书就会出来打工,你做演员家里不反对吗?

  我妈拿我没办法,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我爸不同意,他打我比许三多的爹打许三多还要厉害。这次我们村子的人全在看《士兵突击》,他们都说许百顺就是我爸,他们太像了。

  你跟你爸有交流吗?

  跟他很少,基本不怎么交流,我跟我妈交流比较多。

  你爸爸现在还反对你吗?

  现在不了,他现在可佩服我了。他觉得我做的事情有意义。

  有意义,你又让我想到了许三多。都说男孩子有个军人梦,你没想过当兵?

  没有,我就是满脑子想演电影。不过说实话,这次演《士兵突击》,当了一回兵,真的觉得特别难忘。我们拍戏之前,我去部队跟新兵一起训练,走队列、站军姿、喊口令,部队确实就像大熔炉,特别锻炼人,当兵的人气质是不一样。

  你觉得现在的你,身上哪一点跟许三多最像?

  不抛弃,不放弃。我就是想做演员,想演电影,多难我都没放弃。

  有很多人跟你有一样的梦想,他们甚至倾家荡产,考电影学院,考戏剧学院,可他们到现在都没有当上演员。你觉不觉得自己特别幸运?

  是挺幸运,可是我也特别用功,真的。拍《天下无贼》的时候,有次冯小刚导演当着很多人问我,说听说你把台词全都背完了。当时他只是开玩笑说的,我说您怎么知道的,我是背了。他们不信,结果我就给他们背,我真的全背了。我拍戏就是这样。拍《士兵突击》的时候,那个腹部绕杠,开始我真的不会,后来我自己抽空,天天练,实拍的时候,我自己能做十几个。

  当演员是你的梦想,你已经实现了。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有,但是不能说。我想让你们知道,王宝强还有你们不知道的一面。我觉得有那样一天,我做到了,我的梦想也就实现了,那时你们就都知道了。

  兰晓龙:不抛弃,不放弃

  -特约记者/余楠

  作为《士兵突击》的编剧,兰晓龙说这部戏“击中了现代人心中最柔软的某个部分”

  为了创作《士兵突击》,身为军人的兰晓龙下基层部队代职,“乔装打扮”体验了模拟战争中的动态美感。他说,部队里其实有很多许三多那样的士兵,他们来自农村,有些木讷,但十分真诚。

  在电视剧《士兵突击》播出之前,几乎没有人知道兰晓龙是谁。2005年,兰晓龙创作的话剧剧本《爱尔纳·突击》获老舍文学奖和曹禺戏剧奖,他以这个话剧和自己的另一部小说《士兵》为基础,创作了电视剧《士兵突击》的剧本。

  十年前,兰晓龙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进了部队。

  《士兵突击》里的故事原型就出自你所在的军区部队?

  对,就是我们部队的装甲师。2000年的春节过后,我们创作人员按照总政和军区的要求,都下到基层部队代职。严格说来,那个时候算是我真正走进士兵生活的开始。为了能了解到真正一手的部队生活,我向身边的战友和领导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我告诉他们我是从集团军机关分配下连队的打字员。可是没过多久,总政领导下来视察,还是发现了我的真实身份。

  剧中那些精彩的演习和特种兵大队的感受也是你这样体验到的?

  也是代职,但是我没有再隐瞒身份。我正好赶上了军区组织的一次大型军事演习,那是我第一次真正以一个士兵的身份参加演习,虽然只是一次模拟战争;但是那些普通士兵在战争状态下的伟岸和崇高,部队集体力量的凝聚,还有那种动态的美感,是平时很难感受到的。

  很多人都质疑,觉得许三多这样的人在现实中是找不到的。

  我在特种兵大队体验生活的时候,接触了很多农村来的士兵,他们有人就是这样,稍显木讷,不爱说话,没见过什么世面,刚一接触觉得有点笨;但是都特别真诚,一笑起来,憨憨的,训练的时候特别玩命,比很多同龄孩子能吃苦,才不外现,偶尔露峥嵘。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锻炼几年,最后就成了尖子。

  这个戏还是很令人耳目一新,除了主人公是个普通士兵以外,军旅题材常用的情感戏路也没有出现。

  这就是现在军营里的客观现实。你如果到过一线部队,你会非常不适应那种纯封闭的状态。女性的身影是很罕见的。代职期间,我随部队出去拉练或者驻训,那些青春期的小战士会跟我聊很多,他们跟许三多一样,刚刚长胡子。上地方买东西,如果打交道的是女性,你很容易看出他们的兴奋和紧张,经常会脸红。

  很多人都非常喜欢这个戏,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可能是击中了现代人心中最柔软的某个部分吧。许三多是一个从来没有脱离卑微但是绝不放弃自尊的人,我们很多人可能独自面对“抛弃”和“放弃”的拷问时,内心会很复杂。现在独生子女很多,部队很多士兵也是独生子女,他们都很敏感脆弱,抗压能力有限。很多突发的事情来不及反应,很多你期待的结果总是不出现,生活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

  不抛弃,不放弃。这是你个人的一种生活感悟吗?

  当然有我自己的生活,我是个创作人员,我最基本的工作能力除了学校学的东西以外,全来自生活。刚毕业那两年,我的创作也没有方向,我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过质疑,所以后来才下定决心去部队代职。生活本来就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很多人都因为各种原因,抛弃和放弃了很多值得珍惜的东西。“不抛弃,不放弃”也是我自己内心希望的一种状态。

  康洪雷是那种发挥稳定的导演,他的作品一直有着良好的口碑。如今,《士兵突击》受欢迎的程度不亚于7年前他执导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很多人希望能看到《士兵突击》的续集,康洪雷很肯定地拒绝了,他说一定要拍的话,那也是另一个故事。他会带着《士兵突击》的原班人马,回到另一个时代,这就是他正在筹备的新片:《中国远征军》。

  据说你最初拍摄《士兵突击》的冲动来自一部话剧?

  对。《爱尔纳·突击》,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2003年演出的话剧。我去看的那天,正好是他们团最后一次演出,演出结束后,这个团就不存在了。那天从头到尾,心情很复杂。

  这一幕的感觉听着像“钢七连”解散的段落。这个片子的确能感受到你对士兵的感情。

  你说将军,说元帅,也有很多人看,但是毕竟士兵是主体,尤其是和平年代。当年魏巍的一篇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样是写我们基层的战士。我记得非常清楚,他看到一个战士,在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就问他“你不觉得苦吗?”那个战士把正送往嘴里的一勺雪收回来,笑着说,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他们可以坐在挺豁亮的屋子里,泡上一壶茶,守住个小火炉子,想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这话多朴实啊。

  看完片子,很难让人相信,你竟然没有当过兵。

  马上看英雄,灯下看美人。走近了一看,也是发现雀斑,细看问题还是很多。不过行业戏不一定非要行业内的人做,行业内的人也未必一定能做好行业戏。根儿上的问题还是你关不关心、上不上心的问题。在我内心,觉得这些士兵就是最可爱的人。

  《士兵突击》不写大规模演习,不写男女情感,很耐心地讲一个小战士的成长,你是不是很喜欢这种视点向下的写普通人的题材?

  生活当中有很多人没有话语权,他们像鹅卵石一样,铺在最下层,才使得我们有了坚实的路面。精英不代表大多数,很多人都安静地做着自己的工作,一辈子默默无闻,但不代表他们内心没有一团火。我刚从新疆回来,你看少数民族的那些配音演员,我们每个片子一出来,他们就要配成本民族的语言。天天都是这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情怀,去看一看这些普通人,没有话语权的普通人,我不能想象要是没有他们,生活是个什么样子。

  你觉得为什么许三多这个形象会这么受欢迎?

  许三多身上有一种非常强大的东西,这些强大的东西恰恰是我们开始逐渐淡忘的。

  是坚持吗?

  是相信。他对身边的人和事,充满了信任。他的战友也说,过分信任的天赋不是谁都具备的。我想这个过分的信任,恐怕就是第二点,诚恳。他用与生俱来的诚恳融化了很多人际的障碍,很多人第一眼就喜欢上了他。最后一点就是谦卑,谦卑不是懦弱。这样的人,按宗教来说,是上帝最眷顾的一种人。成功的最后两级台阶,不是能力,不是学识、学历、人际关系,恰恰是你生命最原生态的那个东西,是你的本质。成才就像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以为我们很有能力,但是我们走得太急,用了太多的技巧。许三多就像一面镜子,他照亮我们每一个路过的人,让我们看一看我们走路的样子。我们多少人离开家门出来以后,就把自己砍成了一个电线杆子,但许三多不是,他从头至尾是一棵一直生长的大树。

  你是个以严谨著称的导演,没有喜欢的本子你坚决不拍。你喜欢的好题材是个什么标准?

  就是昂扬健康的,代表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两样东西,我们并不拒绝,一个是财富,一个是健康。什么是主流?什么是大多数?电视是公共频道,什么是公共频道?就是所有人都可以进来。那么为什么不说点真话呢?这不是粉饰,这些优秀的气质恰恰是我们传统文化所具备的。我就想做很昂扬、很健康、很积极的东西给大家看。

  《士兵突击》就是如此,你要是上网,你能看见网友对这片子非常肯定。

  主体网民是十几岁到五十多岁这个年龄段的人,这是生命力最旺盛的一群人。我想大家可能得到了某种宣泄吧。你说我们是寓教于乐还是娱乐至死?老祖先都说了,寓教于乐。而现在只是娱乐,完全是断章取义。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