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南都周刊:关于鲍勃-迪伦的一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9日16:24 南都周刊
片名:我不在场 导演:托德·海因斯 演员:克里斯汀·贝尔、凯特·布兰切特、朱丽安·摩尔、理查·基尔 上映日期:2007年11月21日 没有鲍勃·迪伦(听歌)的鲍勃·迪伦传记片 没人会将《纵横宇宙》看成披头士(听歌)的传记片,因为朱莉·泰莫最多也就根据所选披头士歌曲的歌词为蓝本创作剧本,让电影本身处处体现歌词的场景。《我不在场》被媒体宣传为是鲍勃·迪伦的传记片,但其实托德·海恩斯对电影的处理方法有不少与《纵横宇宙》是一样的,而且,无论是凯特·布兰切特,还是克里斯(听歌)蒂安·贝尔,抑或是其它四位被媒体称为“鲍勃·迪伦”的扮演者,其实他(她)们在片中的角色名称,没一个叫做鲍勃·迪伦。因此,整部电影的片名《我不在场》除了源自迪伦一首同名歌曲之外,也就多了一层意义。 布兰切特等六名演员,代表着鲍勃·迪伦人生的六个不同面,其中故事有真有假,不过即使是假的故事,观众也不能简单称其为“假”,或许将其称为导演对鲍勃·迪伦传奇人生的某种延伸。因此,目前该片在美国上映后引发了两种极端的评论意见,美国60年代文化研究者和鲍勃·迪伦的忠实听众对这部伪传记片(或者说“带浓烈个人情感的传记片”)嗤之以鼻,而只将该片视为剧情片或者鲍勃·迪伦研究专业入门课程的普通观众会喜欢这部电影,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马丁·斯科塞斯两年前推出的那部长达4小时的鲍勃·迪伦纪录片《没有方向的家》(No Direction Home:Bob Dylan(听歌))。 六个“鲍勃·迪伦” 虽然说片中没有一个角色直接叫做鲍勃·迪伦,但其实6名演员分别饰演了他人生中的六个阶段,托德·海恩斯擅长讲故事,而出演鲍勃·迪伦6个人生面的演员,则以良莠不齐的表演和巨大的噱头引起观众的兴趣。 马库斯·卡尔·富兰克林,这个黑人演员接到托德·海恩斯的邀请时还是个11岁的孩子,他没听说过鲍勃·迪伦这个名字,他只知道碧昂丝(听歌)的饶舌男友JAY-Z,然而,他出演了迪伦的第一个人生面——将伍迪·格斯里这个在吉他上刻着“用吉他杀死法西斯”的美国名歌手视为偶像的孩子。富兰克林在片中的名字就叫做伍迪·格斯里,一个爬上火车赶往医院看望偶像的孩子。 在《香水》中出演闻香杀女人角色的英国演员本·威士肖在《我不在场》中的角色名叫亚瑟·兰波,鲍勃·迪伦非常欣赏的一个法国诗人,不过他在迪伦出生前的几十年就已经去世。托德·海恩斯用亚瑟·兰波之身展现鲍勃·迪伦的这一做法,与他在《天鹅绒金矿》中将大卫·鲍伊(听歌)类比为王尔德的方法一样。 克里斯蒂安·贝尔在片中分饰两角,一个名叫杰克·罗林斯,另一个名为约翰牧师。前者以在认清自己方向后开始大量创作民谣歌曲的鲍勃·迪伦故事为蓝本,后者以年老的迪伦皈依天主教那段史实为材料进行发挥,迪伦其实没做过牧师,只当过教徒。 希斯·莱杰的角色名为罗比·克拉克,一个拍了部《一粒沙子》的电影演员,这里所涉及的故事全都根据鲍勃·迪伦的感情生活改编,其中包括他与法国女画家、模特等3名女人的关系。像朱莉安·摩尔、与希斯·莱杰分手的米歇尔·威廉姆斯、夏洛特·甘丝宝这三名女演员就在这段戏中发挥作用。 凯特·布兰切特演绎的是鲍勃·迪伦备受歌迷辱骂的那个阶段,也就是他开始将手上的木吉他换为电吉他,开始转向摇滚风格的那一时段,片中的名字叫做裘德·奎因。 李察·基尔则演绎最后一段鲍勃·迪伦故事,片中角色名为比利小子。这段故事展现了愤世嫉俗的迪伦,而比利小子这个名字则源自70年代一部同名电影,据说当时剧组有邀请迪伦演出并为电影配乐,但最后迪伦只给剧组送去祝福。 观众反应 最好与最差的鲍勃·迪伦 凯特·布兰切特、克里斯蒂安·贝尔还有黑人小孩富兰克林,哪个才是鲍勃·迪伦人生故事的最佳演绎者,这个问题目前还存在争议,因为歌艺绝伦的小富兰克林还有演技精湛的贝尔目前都赢得了相当多的支持,然而以女人之躯复活鲍勃·迪伦的布兰切特似乎更能引起观众的好感,毕竟她在片中的形象最像鲍勃·迪伦。 目前风评最差的鲍勃·迪伦演绎者则是李察·基尔,这个代表鲍勃·迪伦1966年遇到摩托车事故后表现出的狂躁状态的形象被观众骂得很凶,不过理性点的观众都认为问题出在导演身上,错不在李察·基尔。 电影之外的关注 鲍勃·迪伦的音乐 整部片所用的鲍勃·迪伦音乐都是免费的,而该片的音乐总监用了两年时间挑选这些音乐,片中演员都有重新演绎迪伦歌曲,然而最后电影还是用迪伦唱的版本,而明星演绎版以双CD形式当原声碟发行。值得一提的是片中那首“I’m not there”,还是伟大的美国乐团Sonic Youth(听歌)演绎版本,相当惊艳。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