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林奕华:从《万千师奶贺台庆》看“师奶情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4日14:51 新世纪周刊
詹瑞文和我共同创作的《万千师奶贺台庆》已进入如火如荼阶段。踏入2007年,无线四十岁。四十是不惑之年,对于曾跟香港人经历不少忧患的媒体机构,理论上也应累积一定智慧,事实刚好相反,当全球都在面对“电视已死”或起码“ 危在旦夕”的现实,并穷其心智构思五花八门的拯救招数时,一台独大的无线还是沉溺在所谓的成功方程式里。“成功”背后掌握了些什么,我猜有不是该台高层所自觉的,当然也有只为计算的部分。 不自觉的部份,是平庸。无线近年大力开发“品牌”,从以业务总经理个人命名的访谈节目开始,该台对市场的概念比任何时代都重视。以往电视台不会炒作旗下艺人的绯闻及八卦,但在高举市场第一的旗帜下,任何一个无线员工都可以是公司的消费品。你可有留意近一年来大量声浪均来自对司仪接班人的炒作?是是非非并非一朝天子一朝臣那么简单,而是无线“ 品牌化”的必然动作:除了是节目主持,他们更是一身兼商品与推销员二职。 换句话说,是无线高层藉司仪形象将公司的卖点“拟人化”。这个营销方法本无特别之处——商业电台何尝不是采用相同手法经营业务?当天真的年轻人以为担任唱片骑师只是放唱片和与歌手聊天,他们的好梦将被残酷现实敲得粉碎——今日的DJ必须身兼Call客、策划、营销、联络,即是提供一条龙式服务。 无线与商台不同之处,是它有经理人制度。在它之下,旗下员工既可批发,亦可零沽。“司仪”之所以受重视,正因为他能透过个人魅力一边零售自己,又可把公司的其他商品以批发方式推销。以往沈殿霞和郑裕玲,或更早之前何守信在TV B的角色,便是类似的“金漆人肉招牌”。 “招牌”在一个没有文化的机构里,他就只是对象冒充活人。但有主见又有文化修养者,又如何能在这样的机构政策下发挥应有作用?我只记得在《溏心风暴II》的预告片中,监制先生带着两位编剧编审如大家长般坐在全体卡士的正中央,再率领大家以拜年口吻“抱拳”齐声对镜头说:“保证观众满意!” 平庸之最,莫过于此。 但是你别说,以这种语言和形式进行“品牌”营销的,并不只有无线。香港几多政党和政治人物,何尝不是经常以大家长式的排场告诉群众他们支持“民主”?而这,正反映出无线高层原已掌握香港人的死穴:内容是什么尚属其次,最重要的是“情怀”。 无线毫无疑问是一具“情怀制造机”。在它的倾力运作下,每个人都将服膺于由它所设定的“温情”与“感动”,把对观众的情感操控装扮成苦口婆心与嘘寒问暖。 “家庭”在无线的字典里永远等同个人为了大局必须“牺牲”。说明了无线培养出来的社会情怀,就是对个人性的排斥。但是民主的精神之一,不就是对个人权利和义务的自觉与实践?无线这“大家庭”在四十年(或近三十年)灌输给香港人的,恰恰是一种以温情包装的人格分裂:不能太有性格,但又必须找到自己的存在,而最易让人感受到存在的,便是名利。 《万千师奶贺台庆》以“师奶”为主角,但真正探讨的,不是“师奶”这个身份,而是透过女人的不同形象把香港人的师奶情怀“演”出来。藉着一个一个阶层不同,但情怀如一的“师奶”带出发人深省的问题,例如:拥有大学文凭的女人与没有任何学历的女人,为什么在一个名牌包包前会变成同一个人?是“女人”的天生使然?抑或是社会影响?又为何高低智商不同的女性,会一样倾倒于充满自怜自虐的剧集,如《金枝欲孽》? 师奶情怀的另一吊诡,是不满于现状但又害怕做出选择,因为选择将有后果承担。造成“师奶”喜欢幻想多于采取行动,渐渐叫人分不清现实与虚幻。说到底我真不希望看见“师奶”情怀愈植愈深在香港人的骨血里——真有那么一天,即便多少人相信民主如何重要,那都有可能只是“情怀”作祟,而令“民主”变成空谈的概念,最终经不起客观现实的折腾和冲击。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