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投名状》:没我想象的能打 比我想象的权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4日15:30 新浪娱乐
从美术造型上说,《投名状》(blog)的特点是“灰头土脸”,除了朝廷三大佬衣着光鲜外,主角三兄弟个个都像挖媒的,徐静蕾(听歌,blog)像抹了一脸灰躲避日本鬼子的花姑娘。从动作设计上说,《投名状》的特点是写实血腥,完全没有袁和平式的长篇拆招,也不似程小东以往的飞天舞蹈,倒有点儿像刘家良主刀的《七剑》,气场阴森凌厉,不见拳脚轨迹。从故事情节上说,《投名状》只取了《刺马》的框架和人物关系,“渔色叛友”的香艳故事被置换成野心和忠义的大决战。 细节是有心的。抢粮之战,李连杰(blog)杀死敌酋,立了首功,众兄弟一片欢腾。当时的老大刘德华(听歌)瞬间迟疑后,真诚地向李连杰发出了欢呼。而当刘德华孤身入城劝降敌军,不费一兵一卒拿下苏州时,众士兵又发出了欢呼,李连杰踌躇了一番才笑着迎上去。一个胸无城府,一个阴鸷善妒,两人的性格清晰浮现。 台词是有力的(除了徐静蕾的“红纱帘”“绿纱帘”有点酸)。李连杰杀降之后,刘德华要反出清营,两人有一场对话。关于放下武器的兵是“民”还是“兵”,关于“杀人”和“救人”,短兵相接,环环相扣,辩出了哲理和韵味。 表演是鲜烈的。李连杰凹凸的脸上散发着枭雄的阴沉,刘德华的长髯飘动着关二爷的忠义,这两人脱离了自己熟悉的轨道,演得相当出彩。金城武(听歌)的眼睛里开始是单纯和盲从,后来是仇怨和决心,就连不言不语的徐静蕾也演出了“不爱武夫爱枭雄,恨不相逢未嫁时”的不甘,这两人在自己擅长的戏路上收放自如。 情感是浓郁的。兄弟三人被困重围之中,背靠背决一死战时,个个金刚怒目,音乐轰鸣作响,我感觉心中悲情奔涌。徐静蕾在一篇博客上说过一件事:看一部电影时感动得稀里哗啦,她说这部电影不见得有多高妙,而是当故事和情感铺垫到那个临界点以后,人的眼泪会自然地溜达出来。作为一个专门给电影挑刺儿的写手,作为一个总在意念中把电影分解的杀手,我很享受这种眼圈发红的状态。算计谁不会,世故谁不会,不相信全世界谁不会,给电影中的兄弟情义一个白眼谁不会,此时此刻,我愿意被电影鼓惑、煽动,牵了鼻子哭。 但挑剔的眼光终究会回家。走出影院我已开始思考:为什么越到后头越没劲?全片的高潮来临时我却意兴阑珊?我想,虽然在近年诸多商业大片中,《投名状》的整体质素已属上乘,但影片中公式化、常识化、粗略化的东西还是多了些,智商和情商方面的奇观少了些。《投名状》区别于《刺马》在于视角的提升:因为女人兄弟失和是一层;不择手段和有情有义的性格冲突又是一层;小人物出尽招数拼争撕咬,而他们不过是朝廷大员股掌之中的提线木偶,这是第三层。爱情线大踏步后退,完全无关宏旨;权谋线大踏步前进,几欲统领全片。擒贼先擒王,与魔鬼结盟,军功换粮食,背信弃义杀降兵、、、没错,又是权谋,我们在《黄金甲(blog)》和《夜宴》中领教过的权谋,中国人几千年来在庙堂、宫廷和民间演绎了无数次的权谋。可是,权谋要想上档次、有回合、见水准,需要草蛇灰线、紧拉慢唱,需要从容不迫展开的篇幅,很显然,电视剧比电影更适合承担这项任务。李连杰和石兆琪在片中已尽可奸诈了,可他们跟《雍正王朝》里的邬思道、隆科多们比,还是像政治蒙童。问题就在这里了,中国人是很看过些权谋的,没有奇招怪招,甭想赢得满堂彩。《投名状》里的权谋,中平而已。李星文/文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