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张秦:拿什么拯救你 我的春晚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9日15:29 新浪娱乐
对于春晚,你还有多少期待?! 不得不承认,每年一度的春晚是越来越难看了。每一年,对节目还是层层审核,可惜的是,如此的精挑细选,掏出来的东西却多是平庸无奇,甚至堪称垃圾。春晚的大多数内容几乎在除夕钟声敲过后就没了印象,近几年,每每谈起春晚,味同嚼蜡。假如不是看春晚已经变成一种民俗般的习惯,假如不是还有一群看着春晚长大的人还存在,还有谁会苦守在电视机前四五个小时。 这到底是为什么?是我们变了,还是春晚怎么了?歌曲没有万人空巷的动静,小品只剩一两张老脸,挤兑得大家开始在舞蹈节目上做文章,可是肢体语言叙述起一段故事来永远是抽象的,离生活也很远,根本没有流传的潜质,因为你总不能在人前时不时地来上一两下“俏夕阳”或着“小城雨巷”吧?春节晚会在人们的长嘘短叹中,走进了牛角尖,就像年节时点的蜡烛,只是一个象征而并不实用。 还记得当年的春晚什么样吗?1983年李谷一演唱的《乡恋》,一夜之间,歌曲迅速地插上了翅膀,飞到了人们的心里;到张明敏《我的中国心》娓娓道来却有略带厉志的情绪,唤起了沸腾大众的爱国热情;再到费翔(听歌)《冬天里的一把火》让人们知道原来歌曲与歌手居然可以这么有冲击力……在春晚最初的岁月中,歌曲是春晚的一个标志,春晚上推出的歌曲几乎就是当年的金曲,人们就是唱着这些歌,渴望着来年的除夕。后来,到了1995年,大量唱片歌手进入春晚,让老百姓渴盼的春晚金曲成了唱片公司的宣传平台,过多的商业味道潜移默化地在人们心底引发了麻木和抵触,加之赵本山等人的异军突起,春晚在人们心中的宝座渐渐移向了小品,歌曲成了陪衬。 之后,小品代替歌曲称霸春晚十几个年头,每年的春晚几乎成了赵本山的连环画,可是物是人非,一成不变的搞笑能坚持多久?去年,赵本山可以超脱于春晚的审查体制之外,在最后时刻搭上春晚的末班车。然而他送上的作品去只能用令人失望来形容。除了那句疲劳轰炸式的“你太有才了”,已经很难让人记住其他什么。再好的风味也有腻味的时候,实在没有什么看了,平时最不起眼的舞蹈站了出来,观音、皮影、山水,还真笔划什么像什么,跳舞的人火了,天南海北的一通飞,可老百姓却缺了大家集体效仿的旋律和口号。春晚需要再次崛起了,不用上升到艺术的高度,哪怕只是为了老百姓茶余饭后哼唱的小调或者谈资。 20年前的花棉袄,又变成了今天的时尚,曾经火爆的歌曲会不会成为春晚新的主导?前不久,一位朋友跟我说,接下来春晚要用歌曲来拯救了。我不知道该不该赞同,但是我很希望晚会上不再有那么多的让人听完就忘的量身打造的歌曲,不再有那么多的串烧、联唱,而能够让我们真真正正、完完整整地听几首好歌,能够流行的歌曲;我希望春晚的音乐类节目选择不再是踱步徘徊在一个泥塘里,或者是故作姿态地追着所谓的流行跑,而是去能够发掘、推广出好的歌手、好的音乐,就像它曾经做过的那样;我们希望春晚的负责人不再抱着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心态,打着深入群众的口号,却摆着高高在上的姿态,一定要所有想要上春晚的人都向他们卑躬屈膝…… 其实春晚更应该变成一个敞开的大舞台,少一点规矩和顾虑,多一点激情和流行,记得我们敬爱的小平爷爷曾经说过:“要学会摸着石头过河!”既然在改革开放的路途上我们曾经有过这么成功的案例,那我们的春晚为啥就不能多仿效仿效、多改革改革呢?!至于我们的春晚能不能变成老百性心里的春晚……能不能向过往那样铭记在老百姓的记忆里……我们就试目以待了!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