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日报:别了,“哈姆雷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9日11:18  沈阳日报

  “28日8时59分,孙道临(孙道临吧)因突发心脏病在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6岁。”当这则令人悲痛的新闻映入眼帘时,他主演的《永不消逝的电波(blog,电波吧)》、《早春二月》(早春二月吧)等多部脍炙人口的电影立刻浮现眼前。影片中,他扮演的性格迥异的形象,生动,鲜明,隽永,已深深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由他配音的劳伦斯·奥立弗版《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吧)更成为永远的银色经典。

  有人这样评价孙道临——

  “他从内涵深处而散发出的气质,无人可比”

  孙道临的文化素质决定了他以后的艺术道路。祖籍浙江嘉善的孙道临,1921年生于北平(北京),幼年时代生活在一个知识家庭,1938年入燕京大学,在该校哲学系学习,在校期间曾演出过《雷雨》、《生死恋》等剧。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燕京大学被迫关闭,孙道临失学,1943年加入中国旅行剧团,正式开始演员生涯。演出过话剧《雷雨》、《日出》(日出吧)、《家》、《茶花女》等,并导演《青春》(青春吧)一剧,开始在舞台上崭露头角。

  有人这样介绍孙道临——

  “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位高产演员”

  新中国成立后,孙道临加入了上影厂从事表演创作。主演及参演了《民主青年进行曲》、《女司机》、《南岛风云》、《家》、《不夜城》、《大雷雨》、《永不消逝的电波》、《万紫千红总是春》、《革命家庭》、《早春二月》等十余部影片的拍摄,其中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塑造了性格迥异的银幕形象,成为一位高产演员。1949年他在昆仑影业公司完成《乌鸦与麻雀》一片的拍摄。此片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个人一等奖。

  有人这样回忆

  孙道临——

  “他的嗓音浑厚,吐字清晰,感情丰富,尤其是配音,极有魅力”

  每当人们说起“生存还是死亡”这句《哈姆雷特》中的著名台词时,总会想起为哈姆雷特配音的孙道临。在这部戏中,他以明晰、纯正的言语,顿挫有致的节奏,生动、准确、传神地刻画了那位丹麦王子(听歌,王子吧)的性格特征,显示了他那超凡脱俗的语言技巧。除此之外,他还为《白痴》等二十余部外国影片配过音,其富有特色的声音,极具个性,与每个人物相贴近,配音效果十分出色,他无疑对中国译制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就在昨天,我们失去了孙道临,只有他的银幕形象和不可复制的声音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别了,孙道临!别了,“哈姆雷特”!

  本报记者 刘杰

  听到孙道临逝世的消息,沈阳著名收藏家詹洪阁特别给本报打来电话,他说自己珍藏了一套新中国“22大影星”巨幅图片,而且是东北地区惟一完整的一套,其中就有孙道临。他向记者介绍了这套“22大影星”图片产生的经过。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电影一度风靡我国,苏联电影明星的大照片被高高悬挂在电影院中最显眼的位置。1962年的一天,周恩来总理看到这一情况后说:“中国电影院挂外国明星的照片当然好,但为什么不能挂我们中国演员的照片呢?”

  1962年,文化部征集了各电影厂的意见,评选出了崔嵬、谢添(谢添吧)、赵丹、张平(blog,张平吧)、于洋、于蓝、谢芳、陈强(听歌,陈强吧)、孙道临、白杨、张瑞芳、秦怡、上官云珠、王丹凤、祝希娟、李亚林、庞学勤、张圆、金迪、王心刚、田华、王晓棠22位电影明星。于是,在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22位电影明星的照片被统一制作放大,悬挂在了全国各地的电影院,随后在全国掀起了一股热烈的“追星”旋风。(艺文)

  孙道临曾是新中国

  “22大影星”

  何期泪洒《集结号》(集结号吧)

  又哀银幕失大家

  齐世明

  新闻元:上海消息 昨(12月28日)早上8点59分,表演艺术大家孙道临因“室颤”(心脏病之一种)突然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86岁。

  没想到。真是没想到。

  如果说,去年人们的碰头话是:你“博(客)了吗”?今年年中人们的“见面礼”是你“入(股市)了吗”?那么,岁尾年初,人们见面的问候则是:你“看(《集结号》)了吗”?

  小刚(听歌,小刚吧)折戟《夜宴》(夜宴吧),自然痛彻心脾(虽然他不愿坦陈),痛定思痛,他拼将一腔心血,拍出一部“男人的情,女人的泪”——冯式新战争大片《集结号》。笔者观罢,由不得泪眼迷蒙——男人亦有泪,不过有泪不轻弹;女人更有情,尝将心声付悲声……

  不过一段“为战友找回‘身份’”的故事,竟拍得如斯荡气回肠,这样撼人魂魄,真是难以预期!孰料,伴飘飘北国千里玉蝴蝶,一位银幕巨星又瘁然而逝,在他18日刚刚过完86岁生日之时,在大大小小(blog,小小吧)的文娱版(频道)已经做完年终盘点,举眸展望之际!

  上苍就是这样率性行事,常常将人的意料玩弄于股掌之间吗?于4年前的12月30日,用香港影视歌三栖巨星梅艳芳(听歌,梅艳芳吧)的凄婉;在孙道临仙逝的前一天,用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的悲壮……

  此情此景追思孙道临,遽然浮上笔者脑海的是两个字:大师。我以为,至尊至大之师者,方为大师。大师往往应“盖棺论定”。因此,笔者虽痛心疾首于一些娱记轻率地“封”人“大师”,但不吝情感与笔墨,愿将大师之花环敬献于兹,“离开家”(饰觉新)、“熬早春”(饰肖涧秋)、“渡过江”(饰李连长),像“永不消失的电波”一样闪耀在中国银幕的孙道临先生……

  一代大师驾鹤西行,侪辈怎样再拍“乌鸦与麻雀”、“早春二月”、“雷雨”与“集结号”?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