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救我》:与其坐等分级 不如退而精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4日12:32  新浪娱乐

  国产恐怖(该叫惊悚)电影能让人看完还不骂娘的,目前似乎还没有,连带一些境外背景的合拍片乃至番邦进贡的恐怖电影,在国内上映时,从画面到台词均被肢解而变得不太恐怖,洗干净后风尘仆仆赶来接受惊吓的观众在电影院的真皮座椅上没有享受到跟国际接轨的恐怖,于是乎便连呼上当心中郁愤,回去的路上两口子再大干一架,冒牌的恐怖便酿成了真正的恐怖。长此以往地调戏观众,国产商业电影中也许将没有名副其实的恐怖类型,在世界电影史中曾创造过无数救市奇迹(香港电影的数次起死回生,恐怖、色情、喜剧三类型分别立下汗马功劳)、衍生出无数经典作品(像《罗丝玛丽的婴儿》、《幽光》、《鬼婆》)的恐怖类型电影,将在中国极不正常地开天窗。

  有识之士提出分级制,目前看来可能性还是零蛋,加上没有白纸黑字的审查条例,不知道到底什么能拍什么不能拍,一些导演只能在战战兢兢中琢磨吓人的尺度(吓人之前自己已经被吓得够呛),绞尽脑汁希望在恐怖、血腥、刺激和体制许可之间找到可以全身而过的独木桥,到了对岸之后这才发现自己已经成了太监;有的导演知道揣摩圣意无异与虎谋皮,干脆放开了拍,企图侥幸蒙混过关,结果却在最后关头被我审查机关揪出,该割的该摘的一样少不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说,在观众那还招来骂声一片。

  其实有电影的地方就有审查制度,想开点也就这样了,但如果能转换思维,化束缚为依凭,化劣势为优势,或许心态会不一样,要知道带着镣铐还能跳好舞的,那才叫本事。与其跟大佬们鸡蛋碰石头,还不如跳出三界之外,与其在“如何像鬼又不是鬼”上耗费脑汁,还不如干脆另起炉灶,认真从人心中、生活中挖掘恐怖,讲圆一个故事,没准能意外闯出一片新天。合理规避审查制度,姜文(姜文吧)的《太阳》是这么做的,下面要说的这部《救我》(救我吧),也在有意识地往这道上弄,值得高兴的是,结果还不错。

  《救我》:吓人不一定靠鬼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偶然的场合看到了低成本惊悚片《救命》(救命吧),对所谓国产惊悚片一向深怀偏见的我,竟有些意外地被吸引住了。

  影片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叙事节奏很快,甚至密集得让人无暇他顾,却没有故弄玄虚地吓唬人,也很少廉价多余的声画噱头,惊悚的元素基本上服务于人物的塑造和故事的推进,悬疑的氛围渐渐盖过恐怖的气氛,叙事的迷雾层层拨开,最终呈现的是一个让人黯然神伤的故事,结尾容人咀嚼回味。这在先天不足却一向急功近利的国产惊悚电影中并不多见。

  影片《救我》的故事并不复杂,小宋佳(听歌,小宋佳吧)饰演的一名风华正茂的医学院心理学博士,为了能够争取到出国留学的唯一名额,她和另一位同学必须在博士论文上拼出高下,但是在调查病患和争取机会的过程中,她逐渐落了下风,导师、病人和同学都开始变得神秘甚至恐怖起来,一向恩爱的男友也似乎对她没了耐性,而她发现自己也逐渐变得暴躁、功利甚至下作。随着环环相扣的叙事推进,一个现代女性天天面对的社会压力和残酷竞争的过程,渐渐演变成恐怖、恶心、血腥的噩梦一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的压力与日俱增,惊吓的体验过后,相信观众会在影片中找到一份感同身受。

  颇为难得的是,影片的编导压根没准备在“有没有鬼,是不是鬼”这一点上浪费胶片,因为现在连鬼都知道,内地的恐怖电影是持无神论的,观众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可以坐在电影院里负责任地告诉自己,银幕上出现的每一个两脚直立动物都是人。既然这样,再装神弄鬼吓人还有什么意义?再说了,恐怖片、惊悚片没有鬼难道就不能吓人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有鬼的电影不一定是恐怖片(《雨月物语》、《开心鬼》、《人鬼情未了》、《倩女幽魂》(倩女幽魂吧)哪个恐怖了?),没鬼的恐怖片一样可以吓死人,就像上一阵的美国电影《来电惊魂》(来电惊魂吧),用封闭的环境和潜在的生命威胁来制造恐怖效果,一样让人如坐针毡。再说了,生活中让人心惊胆战的东西哪个是真正的鬼?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可以看到国产恐怖片一窝蜂地往“疑似鬼”窝里扎堆,是多么可笑和可悲的事。似乎电影局不让拍的东西就一定是好的,越不让我出鬼我就偏要出鬼,弄不成真鬼,我就整假鬼,最后再脱裤子盖脸企图自圆其说,你看,我既利用了一把鬼,还没有鬼,多高明啊。殊不知,观众看了只想打人,长此以往,中国恐怖电影的观众缘尽失,而创作者自己也越拍越傻、题材越拍越窄。从这个意义上讲,惊悚影片《救我》的一些尝试值得肯定,更值得借鉴。

  从恐怖到忧伤,从黑色到浪漫

  相对于《心中有鬼》(blog,心中有鬼吧)里用片中片来自圆其说,《门》(blog,门吧)用精神分裂解释鬼魂作祟的由来,影片《救我》采取的是变换电影叙事视点来制造恐怖效果,这在世界恐怖电影史中并不鲜见(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卡里加里博士》是为滥觞),但在内地电影中却是头一遭。虽然有些地方处理得还不圆熟,主客观镜头的衔接有些地方失了章法,但抛开鬼魅把戏认真营造心理恐怖、认认真真讲完整一个故事的努力还是值得肯定的,在这一点上,《救我》的编导做得颇为到位。

  影片《救我》的女孩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心情越来越低迷,在男性(导师、男友、病人)和沦为帮凶的同性的挤压下,渐渐乱了阵脚,本来纯洁向上的她开始想一些歪门邪道来竞争出国的名额,献身导师、剽窃论文、钻营攀附等丑恶的想法思如泉涌,而导师(顺便说一句,靠《寻枪》(寻枪吧)一片走红的石凉老师站在少女面前活脱脱一副不怀好意的样子,根本不用演)也撕下师道尊严的面具,与其大享鱼水之欢;为了出国深造,女孩不惜跟就要结婚的男友分手,甚至酿成了男友(《还珠格格》(还珠格格吧)中的萧剑显然胖了很多,更像一个好男人了)意外死亡的惨剧。最要命的是,她付出了自己的全部,还什么都没有得到,自己似乎掉进了一个巨大的阴谋之中,而导师逐渐凶相毕露,说她病了,需要治疗。女孩逃命的过程中,为了躲避导师、同学和保安的“追捕”,她跳进了黑夜中的游泳池。至此,影片从明亮的基调和舒缓的节奏完全过渡到黑暗、恐怖、沦丧的深渊,而当这一切都不能回头的时候,影片的结尾则让大部分观众(特别是看碟不那么多的观众)出乎意料,而倏忽而至的对情节得恍然大悟紧接着演变为同情和悲伤,世界恢复平衡,女人付出全部,却泥足深陷。

  看到这儿,我猛然发现,和希区柯克的《深闺疑云》、《蝴蝶梦》以及《沉默的羔羊1》相似,《救我》讲述的其实是一个现代女性的悲剧人生(光明结尾实为应付电影局的审查罢了),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内心世界,她的误入歧途和自我救赎正是当下商品社会中千千万万女性的写照,只不过影片采用了惊悚悬疑的外形罢了。值得注意的是,影片没有把女主人公设置为道德上的完美主体,而是正视她们身上的某些缺点(像虚荣、功利)。认识到这一点,影片的基调立刻从恐怖变得忧伤、唯美起来,通过女主人公视点看出去的世界破碎不堪,充满危机,这是对男权社会体制和急功近利、恶性竞争的社会风气的控诉,同时也对以男性视点为主导的商业电影叙事机制尝试了一次不大却坚实的反拨动作。相对于一些战天斗地、不让须眉的女性银幕形象,《救我》中小宋佳饰演的女主人公无疑更加贴近真实,且充盈对女性的人文关怀。相比之下,前者的女性形象群体更像是披着女人外衣的男人,虽然也许表达了女性更多的共通人性,但却抽空了女性本身的特质。

  虽然没有实打实的鬼出现,《救我》看起来却依然惊心动魄,我认为主要还是得力于针脚繁复的叙事布局和紧张的叙事节奏。影片90多分钟的过程里面,几乎没有闲笔,小事件一个接一个地滚滚而来,悬疑气氛逐渐浓重,让女孩不可逆转地跌进深渊,观众也不自觉深陷其中,随着叙事的深入,影片的镜头变得短促而跳跃,黑暗的影调如浸墨般迅速侵袭,让观众几乎来不及思考,在一路惊吓和疑惑中向预设的结局进发,一气呵成。听说导演是个新人,而且是第一次拍长片,如果是真的话,那他的叙事表现值得表扬。另外片中的音乐是个亮点,没有一些国产惊悚片对国外电影浓重的模仿痕迹,显得大气而忧伤,同时洋溢着些许都市感。

  影片结尾,女孩走出阴影,生活恢复了常态,而导演没有在这里刻意进行道德说教和善恶教化,女主人公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人生选择自然地为影片带来了上扬的结局。到这里,影片故事和人物的完整性已经超过了绝大部分国产恐怖电影,完成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事关电影叙事的掌控,更昭示出审查制度下的商业电影生存的正确方向。

  小宋佳的表演有些地方有些过,有时电影的视听处里并不能及时配套,显出表演的痕迹,不过她的粉丝可能觉得无所谓,饰演关晓彤爸爸的演员很棒,似乎天生就是演恐怖片的料。另外,可能是成本不高的原因,影片有些地方感觉有些糙,特别是在大量主客观镜头快速剪切的段落里感觉不是那么到位,女主人公的性格也还稍嫌平面点,而外景偏少,内景居多的影像格局也不够大气。不过话说回来,用这么低的成本也是不可能拍出库布理克《幽光》的那种效果的,国产恐怖类型的当务之急是讲好一个完整的故事,在人物的塑造和故事的自然推进中制造恐怖效果,而不是靠装神弄鬼的噱头和被剪得支离破碎的故事来骗人。在这一点上,《救我》至少还是让人满意的。

  中国恐怖电影仍有可为

  影片《救我》里面,我们其实可以找到很多电影的影子,《大侦探波洛》、《死亡转帐》(贝尼克斯)、《深闺疑云》、《卡里加里博士》、《记忆迷局(记忆迷局吧)》等等等等,所幸影片编导没有粗浅地照搬照抄这些经典影片的桥段,而是充分消化和吸收了这些电影的精髓化为己用,因此一些化用和模仿让人不觉突兀,像浴池埋尸、幻觉混淆现实、迫害幻想等段落都比较自然,而且糅合了恐怖和悬疑的元素,相信观众只要放下成见还是能够看进去的。

  恐怖片是电影的重要类型,因为是人天性里就有被吓唬的欲望(所谓死亡本能),就好像平淡生活中的人们总要在电影里体会悲欢离合,波澜不惊的日子里,看几部惊悚、悬疑乃至恐怖片,体会和死亡面对面的感觉,这样回到阳光底下才会觉得自己原来已经很幸福了。商业电影或者说类型电影的功能,一言以蔽之,就是让你排毒、宣泄,让你单纯(当然,毒排得太多,就会变成傻子)而幸福地活着。具体到恐怖电影,就是要让你在恐怖丛生中对人类的死亡本能来一次无害的巡礼(看恐怖片被吓死的不在此列),在魑魅魍魉的围绕中来一次险象环生的安全冒险,因此观众投入的程度就决定了看完后宣泄干净的程度,惊吓得越厉害,你得到得快乐其实越就多。作为类型电影中重要品种,恐怖电影在中国的当代的畸形发展似乎是个特例,审查制度的不健全当然是一方面,但创作者的故步自封画地为牢,则是主要原因。

  中国历来不乏恐怖电影精品,如较早的《夜半歌声》(夜半歌声吧)(没有鬼),稍后的《黑楼孤魂》(也没有鬼),再往后的《画皮》、《精变》等等,只是到了当代才急转直下。最近陈嘉上(陈嘉上吧)导演的新《画皮》开机,希望对中国恐怖类型电影来说,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套用一句话,别管有鬼没鬼,能吓人的就是好片,吓完人之后还能让人对现实人生有所体悟,那更是个中上品。不要把恐怖的目光只瞄准鬼蜮和神秘地带,现实人生、历史演绎、精神领域都有着无限的题材可能(《好奇害死喵》走的其实就是这个路子,只是不够圆熟)。另外,在大量的恐怖类型电影出笼的基础之上,我们才逐渐会有自己的恐怖类型变体电影,就像日本电影大师沟口健二的《雨月物语》、香港的喜剧鬼片、甚至是日本的动画片《花田少年史》(花田少年史吧)那样的,借用恐怖片的类型包装,其实“另有别图”的好电影。期待这一天。胡不鬼/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