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洞天:盘点07年中国电影关键词 票房率创高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9日02:20  南方都市报
郑洞天:盘点07年中国电影关键词票房率创高峰
《集结号》等大片的带动下,07年12月的倒数第二周,中国电影的周票房达到1.2497亿元。

郑洞天:盘点07年中国电影关键词票房率创高峰
大手笔身份: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导演

  关键词

  票房

  2007年12月23日晚上零点,电子计票终端蹦出一个数字:1.2497亿元,这是从12月17日到23日这一周,全中国33条大中城市电影院线的票房总额。这个数字的直接意义,是创造了一个周票房的历史新高―――当然也很了不起,比如,把这个数字乘以52(周),可以得出约65亿元的理论年票房,按照目前影院票房与后电影收入及海外营销大约1:1的比例,电影经济总盘子将达到130亿,那正是产业化转型以来业界梦想过的一个目标。然而,对于整个2007年观众已经看到的中国电影来说,如果对这个数字作一次多相位的注解,也许可以现出更多或喜或忧的端倪。

  壹

  大片,前所未有的叫好又叫座

  尽管电影市场票房走高已持续到第五年,但一周过亿的好日子,每年也最多摊上一两个星期,而且只可能集中在贺岁档,原因只有一个:大片。去年这个纪录,更依赖《投名状》和《集结号》双双登场。在操作层面上,档期运作越来越熟练,特别由于效益最大化的驱动,贺岁档的制、发、放产业链已然自觉成型,成为产业化转型中最出彩的一个秀。

  从《英雄》开始的内地香港合作国产大片,尽管创作机制尚未理顺仓促上阵,又不期而遇空前恶劣的舆论环境,仍以平均每年三部的频率顽强出世,支撑着同比20%以上的票房增长和国产片占55%以上的市场份额,这是一件谁都看见却又不那么心悦诚服的事情。这种年年难唱年年唱的别扭,除了对于几位导演达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势利眼之外,骨子里还是看重文以载道轻视娱乐功能的传统价值观的结果。

  在第五个年头登场的《投名状》和《集结号》,投资并非最高,但文学依托最强,策划准备最细,加上前期一直低调运行,不挑起媒体与观众的心理预期,一直到首映礼只花五年来最少的钱搞,誓以故事感人、讲述地道、制作精良,敢在贺岁档演绎悲情,最终达到前所未有的叫座又叫好,使大片在经济杠杆、关注重心和专业水准诸方面,全方位成为名正言顺的电影市场主角,让此前在这一点上的所有不屑和犹疑烟消云散。

  贰

  《变形金刚》让人悬了几个月的心

  在1.2497亿元票房中,国产片票房共计1.2367亿,占了绝对主体。这个数字,让许多人从《变形金刚》突破三亿以来一连几个月紧绷的心终于松了下来。

  自2000年加入WTO,每年20部进口分账影片始终是业界人又爱又恨的尤物。观众越来越习惯走进设施齐备的影厅去感受高科技视听影像,当这种需求更加凸显出国产片的寒酸时,美国大片自然而然占有了市场空间的主体。去年前半年此况犹甚,一连五部美国大片票房过亿,特别是《变形金刚》以突破三亿直逼《泰坦尼克号》的历史纪录,让许多人预测到年底算账国产片可能难以保住50%以上份额。

  其实,国产片连续四年保持半壁以上江山的业绩,小部分是竞争,而大部分是靠政策保护的结果。但保护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被保护者在得利之后是否自强。

  现在,2007两部国产大片给我们提供了对怎样应对好莱坞进行理性思考的一个机会,其中尤具意味的是《集结号》,比如,它背离大片的古装武打经典模式而转向当代现实悲情的成功,从表层看是题材决定不需迁就海外市场使然,但私底下更含有冯小刚顺应国情民心的选择,跳出中国看,民族电影在全球化时代的生存空间,都是靠“拍好莱坞拍不了的电影”去占有,何况我们的立足之地拥有全球最多的潜在观众?

  叁

  两部大片之外的398部电影在哪里

  一年拍了400部电影,前面说了那么多却只说到两部,本来并没有想一俊遮百丑。但还是在上述国产片周票房数字中,《投名状》(5900万)和《集结号》(5500万)两部就占了92%,其余《东方大港》《大电影2》《命运呼叫转移》《苹果》等十几部,加起来一共不到1000万元。扩大到全年的统计,五年来亦基本如是。虽然,票房单项考核不能断定中小成本影片的穷途末路,更应该肯定那些公益性电影行为的社会效果,但是,如果按照一个产业化的电影结构来要求,当大片终于出现了成功案例之后,我们会发现,关注的目光向中小成本影片的延伸已经太迟了。

  2007年上市的中小型影片里,我们还看到了《图雅的婚事》《香巴拉信使》《鸡犬不宁》、《苹果》。这类作品还能够被急功近利的院线仁慈地安排进影院档期,也许是找出了它们各自不同的卖点,而以年轻人为主的观众群也让院线获得了一定回报,在我看来是创作者努力保持着某些电影专业目标的结果。在一切文艺春晚化的娱乐时代,我们多少还需要一点对于人的精神及其困境的关注。

  至于基数更大的、只以最低廉的价格卖给电影频道为目的、不管拍的是什么只换得个薄利多销的那些产品,把它看成市场开放后一池活水中的正常现象也就罢了。

  肆

  13亿人口里看电影的人少得可怜

  两部大片的轮番上阵,非常形象地描绘出内地香港电影各拥江山又多元融合的景象。回归已满十年、改革开放更快三十年,港风北渐的功过正越来越清晰地浮出水面。《投名状》中,三位香港“天皇巨星”被陈可辛编排得没有让内地FAS的明星崇拜失望,对于本片市场效应举足轻重,这是一个正面的例子。而去年市场还出现过的一个怪圈:一方面凡有香港因素参与便可得到院线眷顾,一方面多部大牌港片(如《天堂口》《铁三角》)上映后口碑拉下票房,则有必要引起更多的注意。当媒体问冯小刚,为什么没有用香港明星演《集结号》?冯导演反问道:刘德华演解放军,你信吗?这是一个吊诡的回答。

  本文并无能力对2007做一次概括,因此也有意避开了有些热闹一时的话题,如《色,戒》《太阳照常升起》,因为关于两部影片的议论,大多借题发挥而超越了电影的范畴;还因为这两部作品的操作经验本身,对于大多数中国导演不具有类比性。

  还是回到那个周末的数字上来,前面只说了票房,现在再引出另一个数:观众人次。去年12月17-23日这一周看电影的观众人次为373万,有心人马上能算出国内现在的平均电影票价为33.5元。而我更在意的是另一个计算结果―――要是把这个数字也乘以52(周),我们会吃惊地发现,即便一年里每一个星期我们的电影院都这么火,也只有1.9396亿人次看过一部电影,而这片土地上有13亿人口。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其侵权责任。法律顾问:梁香禄、肖曼丽、罗志明侵权举报电话:020-87385923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