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评论:到处都有张爱玲的影子,还是张爱玲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0日02:02  南方都市报
评论:到处都有张爱玲的影子,还是张爱玲吗?
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剧照

评论:到处都有张爱玲的影子,还是张爱玲吗?
话剧中,振保用一桶红玫瑰埋葬了红玫瑰

  在所有翻拍、翻排张爱玲的作品中,27、28日在广州黄花岗剧院上演的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是最不像张爱玲的一部。这是一部语言速度最快的张爱玲,是时间空间层次叠交最复杂的张爱玲,最直白激烈的张爱玲,最幽默诙谐的张爱玲,也是最年轻化的张爱玲。当这些“最”交织在一起,观众难免觉得有些炫目:明明到处都有张爱玲的影子,但,这还是张爱玲吗?

  基本上,演员一出场,一部分观众惊喜了,另一部分观众吓傻了。两个振保,两个红玫瑰,两个白玫瑰齐齐出场,均是二人分饰一角,内心与外表,理智与情感的分裂极度外化。舞台也带着鲜明前卫色彩,中间一个玻璃通道隔开左右两个空间:一边是过去,一边是现在;一边是现实,一边是内心……《红玫瑰与白玫瑰》全国巡演,收获到了不少疑惑,也收获到了极高的口碑。

  该话剧在广州上演后,导演田沁鑫(blog)对观众的疑惑进行一一解读。

  场景之变

  1、红玫瑰的第一面:洗头变摔跤

  原著:内室走出一个女人来,正在洗头发,堆着一头的肥皂沫子,高高砌出云石塑像似的雪白的波鬈。

  话剧:振保推门进去,正好把门边的红玫瑰弹开,摔倒在地上。振保上去问:“疼吗?”红玫瑰嗔怒:“疼!”,振保:“能起来吗?”红玫瑰:“能!”

  田沁鑫解读:让红玫瑰头顶泡沫身穿睡衣和振保见面太写实了,话剧有抽象的功能。李安《色,戒》太讲究,太精致,话剧是全景式的,没有特写、中景。我们想表达他们相见的那种碰撞,这个设计是把内心外化,表达得更直白。

  2、红玫瑰的最后一面:俗艳变清丽

  原著:比前胖了,但也没有如当初担忧的,胖到痴肥的程度;很憔悴,还打扮着,涂着脂粉,耳上戴着金色的缅甸佛顶珠环,因为是中年的女人,那艳丽便显得是俗艳。

  话剧:红玫瑰身穿浅绿色长旗袍、绿色风衣,苗条纤细,一如既往地清丽。

  田沁鑫解读:我们也想过让她穿得搞怪一点,把她变胖,但是觉得不好。换衣服不方便,也太写实主义了,我们就把她简单解决了。其实胖、俗艳并不重要,只是想表达再见面的感触。同时也不给外在理由让振保成长,还是让他的内心自生自灭。

  形式之变

  离别变葬礼

  原著:振保一晚上都没睡好,清晨补了一觉,朦胧中似乎又有人爬在他身上哭泣,先还当是梦魇,后来知道是娇蕊……等他完全清醒了,娇蕊就走了。

  话剧:在舞台左右两个空间里,左边振保和白玫瑰在结婚,右边另一个振保正用一桶红色玫瑰花瓣埋葬了红玫瑰。

  田沁鑫解读:葬礼就是振保埋葬自己的爱情,张爱玲说过,男人的成长是必须要以告别他的纯洁为代价,这肯定是痛苦而辛酸。戏剧表达就要直白。

  改过变死亡

  原著:第二天起床,振保改过自新,又变了个好人。

  话剧:舞台上代表责任和理智的振保亲手掐死了代表感情的振保。

  田沁鑫解读:这个剧是写一个男人的三次选择,这个死亡,就是一个选择。

  气质之变

  张爱玲变幽默大师

  演出现场经常爆发出阵阵笑声,有小孩子都笑得很起劲。张爱玲的幽默不知道大家是否能领会,但话剧舞台上的幽默是简单直白的。许多台词都成为现场笑点。形式上也有不少搞笑之处,夸张的表达方式都令人忍俊不禁。

  田沁鑫解读:张爱玲本身很有幽默感。这个小说如果只读一两遍,表面上会觉得很忧伤,但是我们一直读,就会觉得特别逗,太逗了。我觉得她写《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时候写得很开心。我们还是尊重原著精神的。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齐帅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马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