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如果我来导《孔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8日10:23  新京报

  听说电影《孔子》的导演是胡玫,剧本已经送审,2009年就要开机。对此我很烦恼。

  首先,这应该是黑泽明的电影。其次,就算黑泽明不能拍,还有我。

  写孔子,一定要写天。就像写布莱希特,一定要写云。

  孔子很孤独。李零那本《丧家狗》,写的一点没错,任何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史记》中的孔子,也这样笑着说:是啊,我就是一条无家可归的狗。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堂吉诃德。

  《论语》中和“天”有关的句子,大概有10几处。我最喜欢两句,一是“知我者其天乎”,一是“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天下万物生长,四季轮回,大道在其中,却永远沉默。孔子为这个沉默的朋友奔走一生,悲伤无人能解,最后随万物一起消逝。

  还有陈蔡之围,每次想到这个险些让孔子军团全军覆没的事件,我就会想到黑泽明的《姿三四郎》。最后那场戏,黄昏,大风,齐人高的芦苇在无边无际的山野中摇荡。两个绝世高手沉默着,展开宿命的对决。

  一切都要在这里结束。那时的孔门弟子,就是这样绝望。子路大喊:难道我们当君子的就该如此狼狈?!颜回镇定一些,说老师您没死,我颜回也绝不敢死。《论语》中的孔子回答了子路的问题,对颜回更是关怀。但如果我拍,那时的孔子,一定是立在动摇的旷野中,看着天。

  如果《孔子》是一部电影,它的主人公就是这三个人:孔子,子路和颜回。

  如果志村乔的个子不是太矮,那么他可以扮演孔子。演子路的最佳人选,毫无疑问,是三船敏郎。至于颜回,这个29岁就头发尽白的孔门第一高徒,总让我想起《侍魂》里的橘右京,身体羸弱,长发飘飘(当然是白的),说几句话,就要咳血。

  于是就涉及孔子说过的另外两句“天”字名言:“天丧予”和“天祝予”。

  公元前481年,孔子71岁的时候,颜回死。孔子悲痛欲绝,仰天长啸“天丧予”。天,你要我死吗?

  公元前480年,孔子72岁的时候,子路死。孔子再次悲痛欲绝,大呼“天祝予”。天,你断了我的路。

  颜回被后世称做“复圣”,用现在的话说,他是孔子的复制人,孔子的另一个自己。他死,孔子心碎于“吾道穷矣”。

  子路这个人更有意思,他简直就是《七武士》里的三船敏郎,勇武、天真,爱闹爱骂,是我们春秋时代的忠臣藏。

  子路第一次见孔子时,头上插着雉羽,手里挥着宝剑,去孔子的学堂踢馆。闹了一圈,把剑都驾到孔子鼻子上了,孔子还是笑着,只觉得眼前这人可爱。孔子问他:“有何喜好?”答说:“好长剑。”孔子说:“不如来我这儿读书。”子路问:“我生来就像一枝好箭,读书干什么?”孔子答:“读了书就像在竹箭上装了羽毛,箭头上又安了箭镞,这样就更厉害了。”

  子路就这样被收服。自此,孔子出入任何险境、绝境时必有子路陪在身边。虽然俩人经常互K,但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永远是子路。有一次孔子开玩笑,说如果有一天啊,我们的道无法在世上推行,那么子路,你就和我一起划着船,出海吧。

  后来子路到卫国,作了大夫孔悝的家臣。公元前480年,孔悝被胁迎废太子蒉聩回卫国当国君。为救孔悝,子路说“食其食者不避其难”。所有人都往城外跑,就他一个,奔回城内,送死去了。《史记》中有如下记载:

  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蒉聩派他手下两员大将带一千多人围杀子路,子路不敌,帽上红缨被斩断。子路说死也要像个样子,要把红缨结好再战,但敌人不等,将其刺死。时子路63岁。死后受醢刑,剁为肉酱。

  电影演到这里,恐怕观众已哭成泪人。但压轴戏还在后面。

  公元前479年,也就是子路死后那一年,孔子死。时年73岁。

  死前,孔子带徒弟们登山郊游,看到一条河。于是这个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老者,站在河岸,说了那句著名的“逝者如斯夫”。

  一切啊,就这样过去了。

  电影完。yoyo(北京 编剧)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