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照
新版电视剧集《红楼梦》筹备至今,风波不断。一场“红楼梦中人(blog)”选角活动,从声势无两起板,到难以收场压轴,让胡玫导演拂袖而去,令票选花魁没个结果。最后黛钗易位,宝玉无踪,如今临危受命的李少红( blog)导演亦深感压力。
曹雪芹原著珠玑流传百年,87版电视剧余韵影响廿载。要想通过电视屏幕,把大观园内外的芸芸众生活灵活现演绎,并且无法避免和已经成为经典的87版《红楼梦》相比相较,李少红怎不感到肩头沉重。
压力之下,李少红选择了一批80后的年轻人来担纲编剧,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勇气。《红楼梦》作为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人物众多,其线性叙事的框架,对于拍摄成长篇电视剧来说,如何取舍调度,用50集以内的电视剧表达清楚,对于顾小白等八位年轻编剧来说,是巨大的考验。
据报道,顾小白在谈到改编《红楼梦》时,承认他们这代人在理解上和红学专家有出入,而剧本三度送红学专家审查,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存在争议。“电视剧《红楼梦》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必须通过红学会的审查,我们现在努力在跟对方的矛盾中找到中和。”顾小白说:“现在修改的主要是跟红学会的意见不太一致的地方。”
一部《红楼梦》,没有让曹雪芹赢得身前名利,却在几百年后滋生出一门“红学”。这门学问虽然不可否认为《红楼梦》的推广和考据做出巨大贡献,但从欣赏辨析到考据钩沉,从索隐推断到臆测附会,至今已有疯魔之相,也不乏可诟病之处。从这个意义上说,红学专家和年轻编剧,求同存异、消融代沟方为正理——年轻编剧们需要借助红学专家的研究成果和国学功底,红学专家也要体察电视和小说在表现上的不同,更要鼓励年轻人的锐意进取。
毕竟,《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和情景,勾勒的是年纪不过双十年华的少年少女群像,没有比年轻人更能感触年轻人的精神世界的了。虽然时代、环境不同,但少年维特之烦恼,惨绿少女之怀春,古今同一。李少红选择80后作为编剧,看似大胆,实则暗合艺术创作之规律。
在艺术的世界里,只有天才和平庸的区别,而没有年龄的限制,更没有万年的专家不变的权威。《红楼梦》不是谁的禁脔,更不是年轻人不能碰触的雷区。顾小白们改红楼,但愿不会触动谁的奶酪,而是给《红楼梦》带来时代的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