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评论:《黄石的孩子》突显西方人文关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6日10:48  新浪娱乐

  从一开始就打着好莱坞商业战争大片旗帜的《黄石的孩子》(blog),从题材到制作都给人一种错觉,似乎又是一部血肉横飞、硝烟滚滚的“硬片”。近年来各国都忍不住拿南京大屠杀题材大做文章,有入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南京》在前,很是好奇《黄石》会以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这段避不过的血的历史。而片方一路高唱的好莱坞的创作班底,导演执导过《明日帝国》等动作大片,发哥早就曝光的新四军背枪造型,也都隐隐传达着“战争大片”这个关键词。

  看完影片才发现,被《黄石》的宣传“骗”了。说是抗战题材,实际更像是一部人物传记片。影片开始不久便将日军控制下废墟中的南京城呈现在我们面前,似乎还有点战争的味道,但在经过一小群人的屠杀场面后,全片所有重心就放到了主人公英国记者乔治何克身上,开始讲述何克怎样在物质条件艰难的大后方照顾60多个中国孤儿,为他们建立了一个温馨的家园,后又带着孩子们躲避战火远走古老的丝绸之路,最终以孩子们到达远在西北的甘肃山丹而何克却患上破伤风牺牲而结束。

  《黄石的孩子》很明显地打上了好莱坞的烙印,虽然故事发生在中国,但它突出的还是一种欧美模式的人文关怀,就连两位主角也是金发碧眼的西方人。

  走出了个人英雄主义,用战争的面貌去批判战争的好莱坞战争影片我们已不再陌生。以《拯救大兵瑞恩》为代表,用战争的震撼和残酷来激发、对比人性的留存,是好莱坞战争片的惯用手法。同另外一部经典影片《辛德勒名单》相比,《黄石》似乎走的更远一些,它几乎完全避开了战争正面的激烈场面,而是选择了大后方这样一个场景,用较为温和而平静的方式去诠释这种人文关怀。缺乏了战争残酷对比似乎使影片显得单薄了些,或者说何克为孩子们营造的温馨生活在这样一种战争情况下的可贵性无形中被淡化了。但这样一种较为平和的叙述语言也让影片有机会将主人公内心转变,人性升华诠释地更为细腻一些,毕竟我们不用在震撼于战争场面的间隙中来不及地品味主人公的心理历程。

  作为一部中、澳、德合拍的中西糅合的影片,《黄石》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软肋,角色处理偏西化,一些角色安排略显牵强。例如,为了让大家都说英语,硬是在中国内陆地区安排了一位说着流利英文的传奇老板娘杨紫琼,还有周润发(评论:《黄石的孩子》突显西方人文关怀 听歌)饰演西点军校毕业的共产党员“杰克”的神出鬼没,以及全片被淡化的中国味儿等等,一定程度上使得这个发生在中国的故事让中国观众接受起来有一些理解上的差距,毕竟这是一部由西方编剧、导演、在西方制作团队眼中的中国战争题材电影,在处理手法上存在差异也是不可避免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