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评论:不再有皮亚芙的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6日16:47  新浪娱乐

  作者:董铭(blog)

  玫瑰人生(评论:不再有皮亚芙的时代)》在奥斯卡(评论:不再有皮亚芙的时代)的获奖,让有人开始好奇,法国电影是否真的抢渡了好莱坞,法国音乐是否依然动听?面对这种乐观,看看近年角逐奥斯卡的法语片就知道了。2001年最具有巴黎情调的《天使爱美丽(评论:不再有皮亚芙的时代 blog)》惜败,2004年放牛班的春天(评论:不再有皮亚芙的时代)》不响,2005年重现一战的《圣诞快乐》出局,2006年《光荣岁月》无功,今年的《我在伊朗长大》更是连名都没提上,所以我一直在想,除了爱迪特·皮亚芙和二战历史,美国还能、还愿接受法国多少文化?

  如果是四十年前,法国人会说还有爱情,永恒不变的爱情。可如今连曾赞誉法美的克洛德·勒鲁,都不再吃得开,《男人与女人》这样的影片,成了两国文化相通的最后余晖,定格在六十年代,无法打动现在的美国人。新浪潮之后,只有几部法国影片在美国广泛认可,而诸如皮埃尔·热内,马修·卡索维兹这样的法国青年导演,一去好莱坞发展,就丢掉了自身的特点,拍不出《天使爱美丽》,《怒火青春》这样的杰作。可这两部用不同角度,迥异手法展现当代法国人社会生活的影片,却没有得到美国人的赞赏。当然这可以说是美国人不识货,他们对法国音乐的了解还停留在四五十年代,对法国电影的欣赏仅仅局限在小圈子里。而像吕克·贝松,弗朗索瓦·韦伯这样从美国学成归来的法国导演,却在法国商业片里游刃有余,也只能说法国年轻观众的口味,早已就好莱坞化了。

  帝企鹅日记(评论:不再有皮亚芙的时代)》曾给我们带来惊喜,然而这种惊喜也仅仅局限于胶片上,艾米丽·西蒙美妙的原声配乐拿下了维克多奖,却无法打动奥斯卡和格莱美的评委。可能美国人觉得给法国人一个最佳纪录片奖已经很不错了,那么多演员导演还一无所获呢,音乐暂时轮不上。至于演员,只有今年的奥斯卡慷慨的反常,四个表演奖都给了欧洲演员,最佳女主角属于玛丽昂·歌迪亚,说不清是发给她还是发给那个当年在卡内基大厅演唱的法国女人。想想这些年,曾出现在好莱坞的法国演员里,杰拉尔·德帕迪约,苏菲·玛索让·雷诺,艾曼纽·贝阿,朗贝·威尔森,夏洛特·甘斯布都常常是配角,难得一个安德蕾·塔图做主演,还是《达芬奇秘密》里的法国探员。真正一头扎进美国的朱莉·德尔贝只能在独立制作里沉浮,偶尔回娘家拍一部《巴黎两日》用的还是德国人的基金。由此对照,在本国也只能算新生代演员的玛丽昂·歌迪亚这次能获奖,不能说没托爱迪特·皮亚芙的福。

  不是说歌迪亚在《玫瑰人生》里的表演不好,而是我觉得影片的成功,更多的来自于人物本身,以及世人对早期法国音乐的固有认识。不幸的是,这种了解仅仅停留在爱迪特·皮亚芙身上,也就是说皮亚芙的时代之后,至少在大众文化层面,法国对外输出的越来越少,只见美国人在不断的占领世界。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