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石孩子》:悲天悯人,音乐加分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7日15:16 新浪娱乐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何克只身深入沦陷后满目苍痍的南京城,我竟然想到了《辛德勒名单》,尽管我当时并不知道何克后来带着几十个孩子逃离战区的故事跟拯救犹太人于水火之中的《辛德勒名单》真有点像。实际上,有一个人比我更应该联想到《辛德勒名单》,他就是本片的音乐创作者戴维·赫斯菲尔德(David Hirschfelder(听歌))。 戴维·赫斯菲尔德,澳大利亚音乐人,他曾经为多部电影和电视剧配过音乐,成名作是1996年的电影《闪亮的人生(Shine)》。此外,他参与配乐的电影还有《Dating The Enemy(听歌)》(1996)、《伊丽莎白(Elizabeth)》(1998)和《不可抗拒(Irresistible)》(2006)等。作为一个优秀的音乐人,他曾经凭借《伊丽莎白》获得奥斯卡提名,作为一个波兰人的后裔,他的父亲当年就差点惨死在纳粹屠夫刀下。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这部电影的音乐特别感人的原因,我们有足够理由相信,戴维·赫斯菲尔德在了解故事背景的时候,尤其是在了解到男主角何克亲眼目睹日军屠杀平民那一幕的时候,一定曾经浮现过自己父亲的经历。正是这种切身的体验让戴维·赫斯菲尔德准确地捕捉到了战争的残酷性,《黄石的孩子》(blog)全片的音乐里给人印象最深刻就是何克身陷南京城虎口脱险前后的那一段,大提琴、古琴、琵琶、二胡穿插其中,令人不寒而栗的音符如同蚂蚁般爬入人的内心深处,爬得人心里直发毛。 其中,最令人拍案叫绝的莫过于戴维·赫斯菲尔德对古琴、二胡等中国乐器的应用。尽管在全片的大多数时间里,戴维·赫斯菲尔德采用的配乐方式是好莱坞大片式的,但是,在表现“恐怖”和“恐惧”的时候,他借助于古琴深邃、二胡幽怨的特质,将战争的残酷深深地植入观众心里。比如何克和周润发( 听歌)在被日军发现后夺命狂奔时的古琴就配的格外揪心,而在何克刚到黄石孤儿院的时候,小孩拉二胡的几个镜头更是恰如其分地烘托出孤儿院的处境——凄凉、悲惨、与世隔绝。很难想象,一个外国人对于中国乐器的理解竟如此到位,创作者在这方面显然下了一番功夫。 正是这种成功的特质让《黄石的孩子》这部从外国人的视角创作、拍摄的电影同样也能打动广大的中国观众。中西合璧的配乐方式也将电影本身所传达的超越国界的悲天悯人展现得淋漓尽致。 文/狡童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