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缺失了“三国味儿”的《见龙卸甲》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9日11:06  深圳商报

  作者:李佳佳

  近日,有关《三国之见龙卸甲》在3日首映日内轻松拿下900多万元票房的消息见诸各大报端。据悉,该片不仅在内地受热捧,在香港的首日票房也突破了150万元。

  与票房大“热”相对应的是,媒体人对该片的评价却很“冷”。作为今年“三国热”的第一拨,可以说,该片早在未正式上映前就引起了外界的不少争议,无论是提前曝光的人物造型,还是改编后的故事情节。这一热一冷的境况,让《见龙卸甲》再一次遭遇了古装大片“票房与板砖齐飞”的尴尬。

  影片从三国演义(深圳商报:缺失了“三国味儿”的《见龙卸甲》)》第九十二回仅有的短短374个字的“赵子龙兵困凤鸣山”一节为创作蓝本,改编而成。还截取了赵子龙入伍从军、初破曹营、请命救孤的几个华彩瞬间。影片虽取材于三国故事,但是,你千万不要用“历史”的眼光或“三国”的角度来解读它,《见龙卸甲》只是讲述了一个关于“常胜将军”赵子龙的“英雄(深圳商报:缺失了“三国味儿”的《见龙卸甲》)传奇”。

  影片对历史故事和人物的随意改编是遭人诟病的重要原因。其中最大的改动就是把赵子龙长坂坡救主的故事变成了凤鸣山救主。此外,在《三国演义》中,赵子龙被困凤鸣山,源于诸葛亮不采纳魏延的计策,主动让赵子龙担任主帅出征。电影里,此情节被改为诸葛亮设局让赵子龙当诱饵,诱魏军入局,让赵子龙身陷险境。这一颠覆貌似突出了英雄的悲剧色彩,却不能让人信服。直到影片的结尾,曹婴有没有遵从祖父曹操“活捉”的指示?赵子龙最终的命运如何?均未明确表示,留给观众很大的想像空间。难道,是为了拍摄续集而故意留了一手?

  当把所有元素都集中在赵子龙身上时,影片的“三国味儿”却缺失了。平常,仅仅是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等这些人物名字就能勾起人们对那段群雄逐鹿历史的记忆,然而,在片中,这些人物的分量却不够厚重:刘松仁饰演的曹操阴险有余但霸气不足;关羽和张飞一共出场不足10分钟,看不出人物性格;濮存昕饰演的诸葛亮则更像一名“江湖郎中”,一边吃饭一边给将士布置战术,还自夸“城外有一万曹军,他们不敢攻城,因为怕一个人:诸葛亮!”;还有片中添加的一个新人物——赵子龙的同乡、洪金宝饰演的罗平安,在很多人看来,这个角色实属多余。

  引起争议的还不仅仅是这些,片中过于“口语化”的对白也是引发笑场的一大因素。当子龙准备单身去救阿斗时,他同乡大哥小声嘀咕:“你一定要把那没用的阿斗救回来。”当时阿斗不到一岁,已经被定位为“没用”,时间尚早;在蜀魏交战时,蜀国大将邓芝对战魏国韩德,两人打得血肉模糊、准备同归于尽时,突然大呼:“大魏国万岁!”“大蜀国万岁!”观众无语。

  毋庸置疑,“三国”的故事在众多中国古典名著中是观众最为熟知的一段,而白马银枪、浑身是胆的赵子龙又是最被崇拜的三国人物之一。古装战争大片拍摄至今,已很难出新意,造型再优美、音乐再精良,观众也会有审美疲劳。《见龙卸甲》的卖点不应是战争场面,而应放在对历史人物的个性塑造和合理演绎上,不要借“三国”之名,未讲“三国”之事。观众想看的未必是一个历史题材的主旋律大片,而应是严谨的、有厚重历史感的、性格丰满的一系列历史人物,以及经过合理改编后仍旧有说服力和娱乐性的商业化大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