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痛是不会忘记的--评《密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1日17:31  三联生活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痛是不会忘记的--评《密阳》

《密阳》海报

  导演李沧东对于教会就是一个怀疑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但是他的影片叫密阳(三联生活周刊:痛是不会忘记的--评《密阳》)》(Secret Sunshine),所以他还是在肯定有一种内心的阳光是我们生存的力量。而这种内心的阳光是很难言说的,只能靠每个人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悟……

  ◎娜斯

  让全度妍戛纳“封后”以及在最近的亚洲电影大奖中获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电影的韩国电影《密阳》,听说已久,但只在翻杂志的只言片语间听说这是一个新近丧夫的女人带着儿子到丈夫生长的地方去开始新生活的故事,还有人说是个爱情故事,让我觉得没什么新鲜感,就一直没看。结果,看了以后,出乎意料,原来是部“狠”的电影。没看过该片的读者其实先不用读影评了,不知道剧情更好。

  影片一开始,女主人和儿子在路边等人来修车,修车的男人出现了,我自然想,就是这两人怎么走到一起的故事喽,八月照相馆(三联生活周刊:痛是不会忘记的--评《密阳》)》那种淡淡的?结果女人到了小镇,出现的却是戏剧化的绑架情节,我又想,不会是惊悚片吧?

  结果,我都想错了。《密阳》的重点,不是在讲女人连遭悲剧的戏剧故事,前面这些都是铺垫,而两个人的感情故事也的确很平凡,通常说的那种“相反的吸引力”,本来不大可能走到一起的人走到一起了之类。但是,电影的重点并不是这个,或者说,这个线索服务于一个更高的主题——关于痛苦,关于宗教,关于饶恕,关于救赎。真正的故事开始于40分钟之后,讲一个女人经历了人生最幻灭的痛苦之后的心路历程,而且非常地不妥协,不肯那么轻易地就给她和观众一个出路。生命破碎的戏剧太多太容易了,而从极度痛苦的深渊中走回来的路却很难很难。这部电影虽然跟很多以暴力为特点的韩国电影不同,但骨子里有一种一点也不肯选择容易道路的决绝,一种拒绝廉价救赎的坚定,一种彻底的绝望,最后还有一种深彻入骨的对于爱的肯定。难怪已经有这么多关于它的文章(听歌 blog)。太阳的确每天都在照常升起,但这阳光未必能直指人的内心。内心的阳光如果消失了,我们到哪里把它找回?又如何找回?找回之路那么的不容易,充满艰辛。

  女主人公经历悲剧之后,走进教堂,极度的痛苦使原本不信教的她很容易被感召了。她完全信了之后,还生出了去饶恕仇人的想法。而全片最有力的一场戏就是她在监狱里跟仇人的对话,一段短短的对话,就把她的信仰又全部否定了,对她内心的摧毁程度不亚于实际的悲剧。她彻底崩溃了!这次崩溃不但让她失去了对上帝的爱,还萌发了对教会的恨,她要发泄出来,要喊出来——“都是假的,我不相信!”但是否定了教会,她走向了更痛苦的深渊,几乎沦为疯狂。而经过了无信仰到信仰,再到一种不可言说的再生的心情,影片一方面拒绝幸福结局,一方面还是给她和观众暗示了一个方向:你说成是爱情的结局也好,你说成是对真正的个人化的生活信仰的一种肯定也罢。

  我没有预期到这部片子涉及到韩国基督教信仰这个问题。基督教在东亚的传播,以在韩国最为成功,1/3的韩国人是基督徒,而且是非常保守的福音派新教教徒(不光自己信还要使劲传播让别人也信)。这一派的教徒都比较狂热,即使在纽约的大街上也能遇见站在高处狂热传教的韩国传教士。所以,《密阳》一方面是一个从痛苦深渊中寻找阳光的个人故事,同时也是一个触及体制化宗教以及韩国宗教话题的话题性电影。导演李沧东曾经说,对于这部电影,“非基督徒觉得有些不舒服,因为这电影里有很多基督教情节;而基督徒也觉得不舒服,因为基督教的信息和活动被展示得简单和肤浅”。但是他说他很小心地没有夸张和漫画化基督徒的活动,“教会活动和祈祷聚会都是按写实方式表现的,基本上是一种纪录片的方式。如果有人觉得不舒服或者觉得有些滑稽,那他们必须承认基督教在韩国被实践的方式有问题”。

  至于导演自己对于宗教的看法,他引用维特根斯坦的话说:“凡不可说的,应当沉默。”影片的开头是天空,而结尾的镜头落向土地——信仰不是在天上,而是根植于平凡的生活,植根于生命的力量。而跟女主角相遇后就一直跟随着她走过痛苦的男主人公,虽然显得很平凡,甚至庸俗,但是乐观而好心肠的他,正代表了一种朴素的天然的生活观,一种植根于大地(听歌)的力量。整部影片的色彩都是用极度灿烂的阳光来反衬惨淡的人生,这种对比本身就制造了一种清绝与惨烈的情境。最后,也是在男主人公手执的镜子中,在室外,女主角不再呼天抢地,而是揽镜自照,真正注视自己的内心。天上的阳光,终归照在土地上,照进人的内心,才于生命有真正的意义。也可以说,女主角经历了不信——加入体制化的信仰——最后回归于自我审视的历程。

  中国电影可能最缺的就是李沧东这种能在平淡生活描摹中升华出思考大问题的作品。李沧东是作家出身,他的电影从技巧上没有什么讲究,也没用太多电影技巧去戏剧化很多情节,像个小说。但他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受,让人想起鲁迅的“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这电影显得真实、勇敢而智慧。它问了一些问题,甚至自己也没有太明确的答案,就跟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会经历的那样,因为它讲的就是生活。如果说爱是不能忘记的,那么同时应该说痛是不会忘记的。有爱就有痛,有阳光就有阴影,有信仰就有怀疑。这些矛盾统一体又如何让我们达到内心的平衡?忘不了痛,但是我们还得生活下去,怎么办?

  影片的男女主人公也都是不完美的人物。女主角陷于痛苦中,无视他人,很多行为都显得自我中心和自私。全度妍凭此片获多项表演奖毫不令人惊讶,角色为她提供了从温情到快乐到极度痛苦与疯狂的广阔的表演跨度,而她在不修边幅的外表之下呈现了美和智性,也呈现了肆无忌惮和歇斯(听歌)底里,一个脆弱而又强悍的女人跃然银幕上。其实她的表现突出之处还不在于那些通常的戏剧情节中,如儿子被绑架等等,而是她面对仇人信仰崩溃时那种一动不动中表现出的内在状态,显得更加强有力。而宋康昊的角色也容易讨好,但是他知道自己对于全度妍角色的调色作用,所以不抢戏不过火,把握得恰到好处,其实也许尺度更难掌控。

  因为基督教文化已成为韩国文化的一部分,韩国电影中,基督教主题的影响也随处可见,如金基德的《撒玛利亚的少女》等。李沧东对韩国基督徒的宗教仪式的刻画,其实并无讽刺意味,而是原汁呈现,作为怀疑主义者的他,更多是对基督教的主张提出疑问,供教徒与非教徒思考。在《密阳》中,除了思考信仰宗教是否就能解脱痛苦,他还对“饶恕”的观念提出了疑问。女主角先因悲剧而崩溃,信仰宗教后找回了心灵阳光。但是,诵背主祷文“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的她决意探访监狱,去告诉仇人,上帝的爱使她原谅了他。当隔着玻璃墙,那个凶手平静地说:“感谢上帝,他已赦免了我的罪,我也成了一个基督徒”——申爱顿时僵住了,走出门外后更在阳光下昏厥。这时她对生命的质疑,不再是“为什么我要遇上这些痛苦”,而是“我还没有原谅他,上帝凭什么原谅他,他凭什么就相信上帝已经原谅了他?”影片在悲剧发生后,就一直是靠内心的戏剧冲突来展开,而非外在的戏剧冲突。一个思考的观众会被这一个个问题的力量所牵引,我们盼望女主角找到平衡,因为我们也需要找到平衡。-

密阳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