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影评:母爱的界限vs道德的界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5日15:30  新浪娱乐

  关于母亲的电影有很多,有堪称“催泪弹”的《妈妈再爱我一次》,有阿莫多瓦的成长史《我的母亲》,有温情小品《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可以说,母爱作为人类最纯粹的一种情感,在电影中是个永恒的主题。不管是如这几部电影中那般,母亲作为一条明线来歌颂,还是像在《菊次郎的夏天》《我私人的爱达荷》中那样,母亲作为一个符号左右着一个人的成长和生活,母爱在上述这些电影中的表达方式都是私人化的,是个人情感的抒写。最近的一部《左右》(blog)再次将视角指向了母爱,却不再是私人化的,而是将母爱放在了社会伦理道德这个背景下,通过一个关于母爱和伦理的悖论来探讨母爱的界限,以及道德的界限。

  刘威葳(《左右》影评:母爱的界限vs道德的界限 blog)在片中饰演了这个背负母爱和道德双重责任的角色——枚竹。

  作为母亲,她对于女儿的生命有着与生俱来的责任,而事实上,她对女儿的爱远远多于责任,更多是一种寄托。由于前夫的出轨,倔强的枚竹决定同他离婚,她要同他断绝一切可能的联系,甚至于女儿这个维系,她剥夺了他对女儿的监护权。可以说,她对女儿寄托着未来的希望,所以当女儿被检查出患有白血病的时候,对于她的打击不仅仅是女儿生命的危在旦夕,更是对自己未来生活的倾覆和幻灭。因此,她无论如何都要挽救女儿的生命,为女儿,也为自己。倔强的枚竹有着执着地近乎歇斯底里的母爱。

  而在道德方面,她在拯救女儿的道路上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对于道德的挑战。她听大夫说,对付白血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患者能有一个同胞兄弟姐妹,用他(或她)的脐带血来治愈患者的白血病。对于再婚后的枚竹,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来自自己和前夫的家庭压力。一个新生的孩子是两个家庭四个人的责任,而让其他三个人接受这个孩子是枚竹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怎样造出这个孩子却是另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人工授精在当代的中国仍然是较为忌讳的话题,可以说这个决定本身就是对中国道德的挑战。而当授精失败,枚竹走投无路时,她下了狠心要造出这个孩子来拯救另外一个孩子,决定跟前夫“来真的”。可以说,这是对家庭伦理的一次颠覆。

  在母爱和道德之间,枚竹(刘威葳饰)面临着左或右的两难选择,这使得母爱不再是私人化了的单纯情感的表达,而拥有了更多的道德方面的附属意义;也使得道德不再仅仅是衡量人类行为的冷冰冰的标尺,而拥有了更加人性化的情感因素。可对于枚竹,舍弃谁或者选择谁都不是完满,为了拯救女儿有些癫狂的她最终经过剧烈的心理斗争还是选择了母爱,这注定她将跨越道德的底线,对于她的行为,人们评判它的标准变得不再统一,至少人们不会像歌颂《妈妈再爱我一次》中的妈妈一样用最美丽的字眼,因为枚竹的选择刺痛了道德;同样地,人们至少也不会用评价艳照门中主人公时常用的“道德沦丧”,因为她身上拥有更多母爱的光辉。

  所以,对于《左右》,它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母爱电影,它向我们展示了更多关于中年人,关于道德,关于爱,关于信任的困境,枚竹所代表的当代人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更加普遍以及更加深刻的含义,通过她,《左右》试图重新定义母爱的界限,道德的界限。当然电影没有权力进行评判,但至少它让我们开始了思考。刘邦邦/文

左右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