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们》:一次值得尊敬的创作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5日10:24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潘妤

  很难用“好”或者“不好”去评判《包法利夫人们》,因为对于这个戏的意见相当两极。热情的拥趸们会接连买票看上好几遍,依然意犹未尽笑泪交替;而失望的观众也不在少数,有人没有耐心坚持至终场,有人则不喜欢情节的闹腾和剧情的冗长。但不管怎么样,《包法利夫人们》是一次让人尊敬的创作,因为剧中那12位刚刚跨出艺术院校大门的年轻演员,对于舞台有着那种纯粹的热情和投入;也因为已经功成名就的“鬼才”导演林奕华,始终用他学生一样的谦逊,不断尝试突破自己。他迄今的每一部作品都截然不同,《包法利夫人们》同样如此。

  《包法利夫人们》其实是林奕华个人风格的鲜明写照,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无时无刻不试图表达,所以,他的作品中总是集中了太多想法,太多灵光乍现的奇思妙想,因此作品有着丰富的信息含量。《包法利夫人们》就是如此,那些让人意外的“绝招”和“妙句”,会让人惊喜乃至目眩。但也因为太多的思考,这一台装下如此多社会和人性质问的戏剧作品,多少少了一点忍痛割爱的结构梳理,多了一些个人化随兴创作风格的特质。即使此次来沪删减了将近一个小时,这种“碎碎念”的创作感觉依然存在。

  但是,林奕华确实无愧于“鬼才”的赞誉。超级麻辣的娱乐综艺秀和深情款款的古典式诵咏交替出现,本身就是极富想像力的创造。虽然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使整出戏的气质有了平衡的调和。综艺访谈形式的选择,确实和剧中那些极具时代感的话题,有着天然的契合,但能够接受并喜欢的观众,无疑是有限的。

  该剧的12位演员是这个戏的表演者,也是创作者。他们如此年轻,却如此具有塑造力。林奕华说,这些孩子们,没有戏演的时候,也会上街打零工,卖汉堡。他们在舞台上的真诚,是很多国内演员望尘莫及的。

  演出结束的时候已经很晚,林奕华依然把12位演员集中在一起,严肃地一一训话,指出每个人的不足。剧组的人说,《包法利夫人们》演了50场,场场如此。也许我们无法在艺术上对《包法利夫人们》做一个有标准的价值评判,但至少,在创作态度上,林奕华和他的团队,很值得本地戏剧界的同行学习。而他们能赢得如此多“回头”观众,也自有其值得深思的魅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