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电视剧《谁懂我的心》爱之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30日11:45  新浪娱乐

  为了爱,人可以怎样做呢?可以像《罗马假日》那样,选择隐忍克制;可以像《珍珠港》那样,选择思念寄托;也可以像《泰坦尼克号》那样,选择生命忠贞。爱情是这样的神奇,它即牵引着我们冲破多重传统伦理道德,又左右了我们最为崇高的行为。爱情的崇高与爱情的道德往往是相悖的,由此看来,在爱情的词典中,崇高与道德是不可以连用的,即不会有“崇高的道德”这种说法。真爱往往是不道德的,而道德的爱往往又不能称之为真爱,《雷雨》中四凤与周萍的爱情、蘩漪与周萍的爱情,哪一对是道德的呢?但哪一对不是真爱呢?爱情到底更需要社会、他人的认可,还是自我的认可,我想这是每一个深陷爱情漩涡的人都必须考虑但又无法考虑清楚的问题。

  电视剧《谁懂我的心》虽然不像《罗马假日》、《泰坦尼克号》、《郎桥遗梦》、《乱世佳人》等电影那样或细腻深入的刻画爱情,或宏伟壮丽的表现爱情,将爱情作为统摄整部影片的关键。但不可否认,以心理探讨为关键的电视剧《谁懂我的心》,是将爱情作为全剧的基础,也就是说爱情是贯穿全剧的一条线索。剧中几乎所有的矛盾因爱而起,卫娜与司徒夏、冯秋霞的矛盾,邵永康与方小雨的矛盾,冯秋霞与司徒浩的矛盾,都是因为怕被爱抛弃或曾经被爱抛弃;罗一阳与邵永康的矛盾,除了前史中积累下的愤怒外,在剧中,更主要的是因为对卫娜共同的爱。本来爱是美好的,但现在看来爱又是危险的,本来爱是一种享受,但现在看来爱又是一种折磨。

  卫娜是不幸的,婚后的蜜月竟成为与幸福的永别,用幸福的一个月去换苦难的后半生,这对于一个柔弱的女子来说太不公平,太过残忍。卫娜似乎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对丈夫尽心尽力,尽到妻子的义务,但生命中原始的对爱的冲动又怎能被一份社会责任所掩饰。当罗一阳与邵永康向卫娜表达爱意时,卫娜虽然拒绝了,但内心是痛苦的,爱与被爱的机会对一个女人的一生来讲能有几次?也许对于像卫娜这样的女人来说,结婚意味着签订了一份契约,既是相互照顾、厮守终生的契约,也是与不伦的真爱断绝关系的契约,但我认为这份契约真正的价值是要靠时间来维护的,婚后长久的、正常的生活才能构成理解,才能加固爱情,才能维护“契约”。一个月与后半生的对比显然悬殊,这份契约之爱的基础尚未打牢,原则上、形式上的“婚姻契约”的执行更像一个锁闭自由的樊笼。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卫娜是可怜的,是高尚的可怜,而她为司徒夏的付出除了能换回道德上的认同,剩下的就是自我痛苦,对未来的痛苦,对错失真爱的痛苦。而我相信,这份“契约之爱”长久发展的结果将是束缚之恨。

  邵永康表面看起来很幸福,但这种幸福潜藏危机。一种猜忌的眼光永远跟随着他,一种偷窃的怪癖可以轻易毁灭他的成就。他也有爱,他也想爱,但是他的爱在猜忌之中却无法找到合适的给予对象,这便被理解为一种不忠,于是猜忌与无法释放的爱形成了恶性循环,而爱的需求与爱的释放形成了无法解决的矛盾。真爱的前提与基础之一就是信任,这种信任要是双向的才能发挥其巨大的力量,邵永康给予妻子幸福的生活,也正是在无声的告诉妻子,自己对真爱的信任,但可惜的是,妻子并没有积极的信任反馈,反而是消极的怀疑真爱。生活中的夫妻如同戏剧舞台上的演员与观众,消极的反馈必将导致生活大戏的索然无味,而邵永康的“为爱出走”成为不可逆转的结局,进一步的猜疑与跟踪只会加快出走的步伐,只会延长出走的距离。邵永康游离于“爱”与“不爱”的边缘,其实他要的只是爱的合理表达与尽情释放,就像一种情绪需要排解,也许爱可以通肉欲发泄一部分,但释放掉的部分很快又被没有真爱的事实填充,但到头来只能让自己更加痛苦,邵永康在爱的泥潭痛苦挣扎,几近崩溃,让人为这样一个英俊潇洒的成功人士而痛心。

  以爱来表现心理,这正是电视剧《谁懂我的心》的高明之处。古往今来,许多艺术作品表现的终极主题有两个,一个是死,另一个就是爱。死亡的无法逃避性,决定了其终极性是自然而然的事。而对于爱情,无论是获得爱情还是失去爱情,都使人类享受到了平时无法享受到的双倍乃至数倍的生命体验。因此为了这种不同寻常的生命体验,所表现出的心理也是最真实的心理、最纯粹的心理,这样的心理表现方式,让观众映射出一个最真实的自我。《谁懂我的心》,正是在爱的照耀下考验心灵。(苏杭)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