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功夫之死抑或功夫新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30日14:49  三联生活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功夫之死抑或功夫新生?

3月18日,电影《功夫之王》在香港地区举行媒体见面会

  45岁的李连杰(三联生活周刊:功夫之死抑或功夫新生? blog)和54岁的成龙(三联生活周刊:功夫之死抑或功夫新生? 听歌 blog),用李连杰的话说“加起来100岁”,依然战斗在电影第一线,用肉身的青一块紫一块极力延续着他们的功夫生涯,被《时代》周刊称为“男性气质受虐狂”。

  记者◎孟静

  “功夫”是西方人的叫法,我们更喜欢讲“武侠”,但西方人不管这些。在他们眼中,如果中国还有电影的话,“功夫”是唯一主题。1994至2004的10年间,在美国取得票房前10名的亚洲电影中,排名第一的是2000年的《卧虎藏龙》,逼近1.2810亿美元;第二是2004年的英雄(三联生活周刊:功夫之死抑或功夫新生?)》,票房为5000万美元;第三是1996年的《红番区(三联生活周刊:功夫之死抑或功夫新生?)》,3240万美元。3部都是功夫电影。2004年之前,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全部是买断发行,以片易片,几乎没有收入,《英雄》是首部进入美国主流电影院线放映的中国电影。

  如果说这成绩单就让中国人满足了,会小看了在好莱坞奋战的中国团队。事实上,中国人无时无刻不在担忧西方人会像香港和内地观众一样,厌倦那些古装打片,竹林、九寨沟、用滥的桥段与动作。今年《江山美人》1800万元的内地票房,宣告它成为6年来最不卖座武侠片,而它的导演是三大武术(三联生活周刊:功夫之死抑或功夫新生?)指导之一的程小东。尽管美国大片一直重复着同样的套路——披上特异功能战袍的平凡人变英雄,地球末日总是轻易来临,救世主越来越低龄——缘于美国人对上天过于眷顾他们的不安全感和脆弱的承受力,但技术先进总让别国观众原谅故事的苍白愚蠢。

  在《功夫之王》宣传期间,永远不忘拿着扇子的成龙,在北京四月杨花天里,常常大汗淋漓,需要用上这个道具。李连杰开玩笑说,他俩总是从电影开讲,以爱国主义和慈善结束。怎么都不肯承认中国功夫走到末路的成龙,早在2005年“中国功夫对世界的影响”论坛上,就发出过忧虑的声音:“美国的特技很厉害,他可以把我学了30年的功夫,只花3个小时用电脑特技做出来,人家拍黑客帝国(三联生活周刊:功夫之死抑或功夫新生?)》、蜘蛛侠(三联生活周刊:功夫之死抑或功夫新生?)》比我们省事,也聪明,人一飞就没有了。我们拍《卧虎藏龙》还是得把周润发(三联生活周刊:功夫之死抑或功夫新生? 听歌)弄到40英尺以上吊威亚,多危险。”

  外电称赞他和李连杰比施瓦辛格、尚格云顿更热爱功夫,视其为荣誉之徽,艺术生命是美国打星的好几倍。可这种人为延长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有人可以接替他们。最受外国人欢迎的武术指导袁和平说:“李连杰等之后已经有点断层了,需要有人接班。”“有点”是“袁八爷”含蓄的说法,功夫导演们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徐克在1994年的片场发掘赵文卓(blog),张鑫炎在1995年起用吴京,但他们并没有达到接棒要求。成龙也不是现在才开始寻找“龙的传人(三联生活周刊:功夫之死抑或功夫新生?)”,他在1998年就收了樊少皇为徒,但正如李连杰所说:“观众看不顺眼,世界冠军也没用。”和李连杰一起出道的那么多武术运动员,不是没有比他更经得起摔打的,但观众只认他。

  李连杰在总结电影圈的鳄鱼生存法则时,讲到自己在香港和好莱坞的心得。他在香港地区基本不交际应酬,坚持不讲粤语,也不打算融入香港电影圈,可他的电影一开工就意味着已经回本赚钱。很多人还记得,蔡子明正是因为做了李连杰的经纪人,使这棵摇钱树不能谁都来摇,引来杀身之祸,也导致李连杰离开香港地区。到美国后,他更体验到“数据”的厉害。他接拍好莱坞的第一部电影《致命武器4》时,制片方出价100万美元,他犹豫了,后来答应,对方说:“75万美元。”他迟疑后又答应了,人家降到50万美元。这部戏当晚数据出来,影评人给主角梅尔·吉布森的打分是8.8,给他7.5,而他只有三场戏,第二天就有公司捧着钱来找他,最辉煌时有老板下跪求他。

  如果数字一旦掉下来,无论成龙或李连杰积累下多少人脉,也不会再有人理会他们。而不可逆转的事实是,他们年龄大了,体力早就滑坡。成龙说:“现在再请我跳楼,我已经完成不了了。至于功夫片下一步怎么走我真的不知道,能拍的都拍过了,没有什么新的了。现在真有点拍不下去的感觉了。”

  15年前,只是泛泛之交的成龙和李连杰就酝酿合作,也许最危险的时刻还未到来,也许本子太过亚洲化,本土影片支付不了两个大明星的片酬,于是推迟到此刻。美国片商对中国古装片已经很警惕,但成龙和李连杰还掌握着一定的话语权。这个权力当然要靠数字说话,李连杰的霍元甲(三联生活周刊:功夫之死抑或功夫新生?)(三联生活周刊:功夫之死抑或功夫新生?)(blog)是美国历年来9月份票房第二名,成龙的《尖锋时刻3》仍然卷了2亿多美元,成为最卖座的华人演员。但他还是很不快乐,这部影片根本没有在内地上映。成龙接受美国媒体的采访时表示他恨《尖锋时刻》系列,到现在也恨,“我不知道美国观众喜欢什么,所以对这部电影的美国票房没有(听歌)心”。

  不过,成龙和李连杰对《功夫之王》的美国票房一点也不担心,他们15分钟的对打戏足以吸引观众进入影院,他俩祈祷的是华语地区票房可以占到该片的三成。因为《功夫之王》把孙悟空、白发魔女(三联生活周刊:功夫之死抑或功夫新生?)、金燕子、醉拳、太极混为一炉,中国观众可能会很瞧不上。它的英文片名叫做《The Forbidden King(听歌)dom》,而不是摄影师鲍德熹建议的《Kings of Kungfu》,充满了西方式的主观臆想。他们希望能慢慢地搞“文化渗透”,让不愿意了解别人的美国人也知道孙悟空的由来、性格、兵器,让我们的题材被别人接受,而不只是几个演员、“武指”混得好。好莱坞根本不会为他们量身订制剧本,因为统共就这几个人,万一哪个演不成就黄了。成龙非常赤裸地表现出这种野心,李连杰就圆柔得多,总以阴阳、循环观点解释一切。如果用这个观点,功夫电影也不存在高潮低谷,更不会消亡。袁和平的经历可以证明:上世纪80年代初功夫片拍烦了,他改做幻术电影。之后他又转拍时装动作片。90年代初,清装功夫片成为主流。香港地区武打片退潮后,他还有美国的《黑客帝国》等着,总不会没事做。成龙自己都相信能演到80岁,就像当年的“黄飞鸿(三联生活周刊:功夫之死抑或功夫新生?)”代言人关德兴一样。

  三联生活(blog)周刊:你们俩把15年前的合作续上,是出于什么原因?

  成龙:拍《功夫之王》的4个月过去,我们谈中国电影前途,怎么给下一代铺更好的路。这个商品不要紧,更大目标是续集,让美国人来投资,虽然不合理,不要紧。我希望我的脚断了,断得很厉害,给我一个很好的平台,我退休了。用什么借口退休?我的日程表现在排得满满的。

  李连杰:我和很多一线朋友聊天,每个人从事这个工作30年,基本都很疲惫,每个市场一请就是这些人,大哥一个人工作,前后能带动上万人的工作机会,整个工业持续。大哥和我聊怎么做一个桥梁,用我们的经验使中国动作电影的年轻一辈少走弯路。我在创业,第一是武术,第二是电影。心态上讲,《霍元甲》是最后一个电影,40岁去创业,创一个我完全不知道的业。

  成龙:如果退休,我会开学校,或者做和电影有关的器材公司,法国的气球灯在中国生产,我租灯,还有个借口和电影有关。

  三联生活周刊:你们在银幕上以英雄化身出现,但现实中李连杰没有打过架,也不想当英雄。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